“明星村”的危机—对灰山港镇向阳花村的调查 长期以来,灰山港镇向阳花村是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该村位于灰山港镇城区,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9人,耕地面积200亩,XX年人均纯收入3188元。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集体经济由几部板车组成的运输队起家,通过村党支部、村委班子成员和全村群众的不懈努力,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鼎盛时期全村发展村组集体企业30余家。XX年—XX年,工农业总产值过了亿元,每年向国家交纳税金500余万元。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福利待遇,从 1985年开始,村民男满60岁、女满55岁,可享受每人每月分别为35元和30元的退休金;退职的村干部和企业干部可享受120—220元不等的退休金;连续16年村民上缴国家的统筹款都由村上负担。然而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近年来集体企业渐呈萎缩之势,到今年年初,全村村集体企业仅剩3家,其中两家为水泥企业,即向阳水泥一厂、二厂,另一家为玻璃厂,目前已停产。由于村集体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向阳花村集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村近4000群众享受的福利到底还能维持多久、怎么维持?几千万元的集体经济能否保值、怎么增值?这些已成了向阳花村现任班子和全村党员群众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缩了水”的企业资产 向阳花村的两个骨干企业——向阳水泥一、二厂XX年通过市有关部门的审计评估后,企业的净资产为5400万元、村办公楼及商店门面折价1400万元,加上几处停产小企业的不动产,全村集体资产共计为7000万元左右;负债是两个水泥厂欠县农业银行贷款2350万元。XX年,据村干部估计,两个水泥厂的净资产不会超过3000万元,3年减少XX多万元,欠银行的贷款仍有2100多万元。目前企业仍没有升值的迹象,还在继续贬值“缩水”。企业资产大幅“缩水”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企业机械折旧。两个水泥企业建成投产都有了一定的年限,一厂是1984年投产,二厂是1996年投产,设备已显陈旧,每年都需上百万元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维修。二是水泥行业竞争激烈。近两年来,灰山港及周边地区的水泥行业掀起了新的一轮创业高潮,其规模、工艺设备都远远超过原来的水泥企业。向阳花村的两个8.8万吨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竞争中处于下风。从去年至今,灰山港镇就新上了一条年产量30万吨的立窑生产线和一条年产量45万吨的旋窑生产线,并且其规模还在呈扩张之势;周边的宁乡、益阳等地去年以来由灰山港人投资兴建了产量达80万吨的粉磨站(直接从湘乡等地进水泥熟料后,经过打磨就可制成水泥成品向市场销售)。激烈的竞争使向阳水泥一、二厂原来的优势逐步失去,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是产品成本的控制,都无法与新上的企业一较长短。再加上水泥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和投资者不再看好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使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企业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靓女”变成了“丑小鸭”,向阳花村的支柱——两个水泥厂的资产大幅“缩水”也就不足为奇。 日益凸现的收支矛盾 去年向阳花村的收入(企业上缴和门面租金)接近400万元,其中两个水泥企业的承包金为382万元、门面租金10万元左右。但由于企业设备陈旧导致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影响生产,企业承包主便找村支部、村委会要求调减承包金,承担维修费用,XX年用于两个水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达110万元,村上实际收取的承包金只有272万元,收入明显减少。而与此同时,村上的刚性支出却无法压缩下来,一是银行利息每年160余万元,二是村民和退职村干部、企业干部的退休金及现任村干部工资需支出40万元左右(该村目前有400余人在村上拿退休金,并且每月都有变化,每年的支出接近30万元,8名村干部工资在10万元左右),三是替村民交纳的税收8万元(含部分赞助),四是救灾扶贫、学校、水利等福利和公益事业支出20万元左右,五是办公、会议、招待等其他日常开支。据村干部介绍,除去银行利息外,每年村上的开支至少要80万元。近5年来,还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即通过拿下年的企业承包金抵上年的支出,来维持村上的正常运转。由于资金紧张,今年银行利息还只清偿10万元,其余的要待XX年承包金到位后方能清偿。 艰难的改革进程 面对危机,灰山港镇党委、政府和向阳花村的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试图摆脱面临的困境。镇党委政府多次动员村上对骨干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并下决心调整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班子,村上也严格制度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对两个水泥骨干企业动了不少脑筋,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走过了一个由厂长负责制到议标承包再到举牌竞标承包的过程。但由于改革未触及集体企业改制的核心——产权,再加上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估计不到的阻力,改革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率,1999年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减员,精退职工100多人,当时村上的负责人、党总支书记高宗德遭到精退人员围攻,最后让步补偿了10余万元才得以平息。也是这一年,当时的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建议村上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但遭到了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组长的反对,最后流产。XX年,村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举牌竞租的方式将两个水泥企业向本村群众公开拍租,新的承包主接手后要求村上裁减企业富余人员,被裁减的300余人不能接受村上的决定,组织起来围攻村委会办公楼,将村党总支书记黄南桂堵在村委会办公室,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矛盾十分尖锐,最后治安拘留4人,~1人才平息这场风波。同时,由于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公开招标承包时的指导思想是希望本村的人员承包这两个企业,减少企业与当地群众的矛盾,未向社会公开竞租,导致承包后的企业在承包金收取等方面与村上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足额到位。 向阳花村企业的改革难以推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改革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调整的问题,也有该村党员群众难解的集体情结问题,还有村干部们存在着畏难情绪。对向阳花村的集体企业进行改革,哪怕是不触及产权的企业内部改革,也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影响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就使得每一项改革措施的落实都举步维艰。不容置疑,集体经
济的发展壮大,曾经给向阳花人带来过无数的荣誉和实实在在的好处,直到现在,向阳花人仍在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诸多利益,对集体,他们有着比其它人更深的感情,广大群众包括党员组长,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集体情结,由此也产生了一种依赖集体的思想,希望村党总支、村委会能够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集体壮大、共同富裕的路子,对集体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发展存在的问题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也不强。对企业的改革,特别是企业产权的改革,抵触情绪十分强烈。向阳花村现任村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集体企业改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也曾尝试过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但由于在尝试改革中难以统一群众的思想,遇到了超乎寻常的阻力,担心如果改革不成功,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可能引发大的群体性事件,使向阳花村陷于一片混乱,留下无尽的后患,自己也背上“败家子”的骂名。同时,村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与县属、镇属企业的产权改革对产权出让者来说,其改革后导致的结果有所不同。县属、镇属企业改革后,甩掉了债务包袱,企业正常运转后,税收不会少,做大做强了,对县、镇两级的好处更大。村一级则不同,它靠的是企业创造的利润、承包后收取的承包金,一经买断产权,则什么都没有了。并且,村集体企业的改制要直接面对广大的农民群众,工作非常复杂,工作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即使卖了,其所得资金在偿付银行贷款和对职工作出适当补偿后,村上便所剩无几,没有能力再为村民和退职的村、企业干部发放退休金,无法再承担村民的农业税及附加的交纳,村民的就业也会受到影响。这是群众反对进行产权处置的核心问题,也是村干部对企业产权改革下不了决心、积极性不高的关键。由此导致了村干部畏难、“拖”的思想情绪严重,甚至在群众中都不敢轻易提买断水泥厂产权的问题。同时,目前的洞庭水泥厂改制引发的种种矛盾也使该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对企业改革心有余悸。 堪忧的发展前景 应当说,对向阳花村的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是不难作出预测的,灰山港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和向阳花村的村干部、群众对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其出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维持现有体制,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两个水泥厂维持目前状况最多是3-5年。依目前水泥生产的行情,向阳一、二厂这样规模的企业承包金将逐年下降,资产也会不断贬值,到最后是资不抵债,群众再无法从中获利,银行的债权也将成为一笔呆帐,村上背上沉重的债务。这是现在的镇村干部不愿意看到的情景,也是银行不想要的结果。要想将现有体制长时间维持下去,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抛开其它因素不讲,必然要对两个企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目前水泥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但这种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向阳花村目前的集体经济的势力决定了再无法大规模的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是鉴于集体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存在种种先天不足,银信部门不可能再贷资金给集体企业扩规模。但如果不注入资金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这两个企业最终资不抵债而破产是必然的结果。另一种是尽快对企业的产权进行改革,其结果相对要好些。以买断产权的方式进行改革为例,则银行的债务有可能得到偿付,也可以减少村集体资产的损失,但因为这种规模的水泥厂出让的最好时机已过,现在卖出去难获得理想的价位。面对摆在眼前的问题,向阳花村的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的思想保守,倾向于维持现状,认为这样可以利用银行的钱再经营几年,享受最后的集体“大锅饭”,如果水泥厂实在办不下去了,就申请破产,银行的钱能赖就赖了。 不能回避的选择 向阳花村企业面临的现状和群众思想难统一、改革难推进使村上的“当家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壮大巩固集体经济是维持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增强凝聚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对集体企业进行体制转换,鼓励民营经济参加集体企业的改制,既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趋势。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某种形式最大程度的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是这个选择的核心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典型有不少,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但他们的境况与向阳花有不同之处。同时,曾经风行一时的“苏南模式”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一方快速发展的典型,在改革开放之初至九十年代中期,这种模式倍受推崇,但集体企业的弊端在其发展壮大中也日益凸现,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也走上了体制改革之路——由租赁到承包、再到产权改革。目前,“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基本上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县属、镇属的企业也基本上完成了产权改革。应当说,对非关国计民生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容阻挡的。从向阳花村的情况来看,要靠目前的村班子的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势力将两个水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住集体和国有银行的资产不流失,或者说尽量少流失,就只有走产权制度改革之路,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选择。 值得高兴的是,向阳花这个昔日集体经济发展的“明星村”目前面临的危机,已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在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寻求解决的办法。向阳花村党总支、村委会也在多方寻求支持,以求早日化解面临的危机。该村目前的想法是对两个企业进行评估后,与银行一道联手对其进行产权改革,以企业资产抵偿银行债务,将银行的债权转为股权,再由银行出让股份对企业进行改革,这样既可减轻村上的压力,对群众有一个交代,也使银行的债权得到一定的保障。这个方案是向阳花村提出来的,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因为对银行有压力,目前未得到债权银行的积极响应。另一种办法是将两家水泥企业中的一家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偿还部分银行贷款本金,拿出部分资金对村上享有退休金的人员进行一次性补偿,这个方案要有银行和全村群众的支持方能付诸实施,难度比较大。 作为上级组织,如何指导向阳花村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主要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企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