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先过群众关——晋城市探索农村党员发展新机制

时间:2018-02-07 19:37:36来源:<推荐访问:党性分析材料
四月的晋城,柳絮飘飞,花草吐翠,生机勃勃。记者所到之处,农村群众和党员干部对发展党员的新做法赞不绝口。

  要想入党,先当优秀村民

  阳城县上李村58岁村民崔瑞虎,20岁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先后在村里当过民兵营长、保管员,还当了6年村委主任。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卸任村委主任仍没能入了党。新机制实行后,崔瑞虎以自己多年的工作实绩和人品,被群众高票推选为优秀村民,继而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XX年发展为预备党员,用了38年才圆了他加入党组织的梦。谈起类似的事,郭河村村民郭扩社快人快语:“现在,推选优秀村民和村委换届选举已经一样重要了。”坐在老郭身边的宋庚丑接上话茬:“入党积极分子必须从优秀村民中产生,优秀村民必须由群众票选。这样,入党先过群众关,再不像以前那样由少数人说了算。这办法好!”

  在晋城农村采访,记者听到许许多多群众对发展党员新机制的看法和评价。

  泽州县崔河村党支部负责人崔晓满说:“新机制比老办法更加民主了,不仅是党外群众推荐,还表现在党内支部票决上。以前是举手表决,能力差也罢,碍于人情也罢,都不好意思不举手。现在无记名投票,不同意就可以不选他,更能体现党员真实意愿。”

  “新机制便于提前发现问题,工作始终处于主动。因为推荐优秀村民、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要公示,列为预备党员以及转为正式党员也要公示。”高平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贾晓敏举例说明:南城办事处某村村委主任,被推选为优秀村民并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公示,知情群众举报其超生二胎,核实后取消了入党资格。陵川县花落村一村民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中表现突出,一度被群众推举为优秀村民,支部确定为发展对象。但公示后接到群众反映问题,经核实取消了他的入党资格。

  新机制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创新,顺应了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的新要求,扩大了农村党内党外民主,有效地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一剂良药,治了多种顽症

  33岁的田兵亮是阳城县峪则村卫生所医生,深受全村人的信任。XX年,他向党支部递上了入党申请书;新机制出台后,被群众推选为优秀村民,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年后入了党,成了村里新机制的第一个新党员。他高兴地说:“现在的办法打破了以前的论资排辈,体现了公平、择优、透明。不然单论资历,还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

  高平市炉沟村仅有6名党员,其中5名党员在55岁以上,都当过党支书,连续多年被列为后进支部村。类似论资排辈、党员老化等弊病,在过去的晋城市农村不是个例。有的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取决于个人关系、个人喜好,“举亲不举贤”,导致“近亲繁殖”;有的党支书担心群众基础好的人、有胆识有能力的人入了党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权威和位置,便宁可几年、十几年不发展一个,从而造成“武大郎开店”和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现象。

  沁水县嘉峰镇党委书记赵志刚对此深有感触:群众看你这个党怎么样,就是看你要什么样的人。过去一大批群众信任的、年轻的、有水平的能人挡在门外,现在情况变了。新机制是论资排辈、人情化、“武大郎开店”“近亲繁殖”、老龄化等旧弊病的克星,它扩大了党组织选人的视野,提高了进入党组织的门槛,提升了党员发展工作中的群众满意度,为农村村级班子建设蓄起了源头活水。

  门槛提高,拓出崭新天地

  高平市米东村是一个有2400口人的大村,多年经济薄弱,人心不齐。被群众称为“能人”的该村村民郭河生,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县城开办企业,并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他不属于 “听话、老实”的,申请书如泥牛入海。

  “十几年创业,我挣的钱够我一辈子活了。我就想干点事,回报父老乡亲,让全村人都富起来。”郭河生的心意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XX年,他被选为村委主任。当年,他就筹措数百万资金铺开建设新农村的五项工程。看到致富有望的村民把他选为优秀村民,按程序入了党。之后,他的工作劲头更大了。仅两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就由XX年的2800元上升到了4400元。

  自XX年8月晋城市推出农村发展党员新机制以来,像郭河生一样加入党组织的农村新党员已达到4151名。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2461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583名,有一技之长的各类技术能手和乡土人才1936名,分别比3年前提高了1.38%、2.04%、17.4%。

  采访中,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过去发展的一些党员,群众认为不全是最优秀的;现在村民对党员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能入了党的人都不简单”。泽州县巴公镇党委书记郎仕华告诉记者:“现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多了,争先入党的气氛浓烈了。”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细胞。随着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了,执政能力提高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将得到巩固。”曾担任乡镇党委书记14年的泽州县副县长李正根对此认识深刻,他对记者说:群众推荐产生出来的党员和党员干部,和群众心连在一起,情牵在一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晋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冯建平介绍说,早在XX年底,市里就做出安排,要经过5年的努力,发展农村新党员8000名,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农村党员队伍,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本报记者 李志军 本报通讯员 程旭荣

  短评:基层民主的有益尝试

  与过去发展党员的做法相比,晋城的新机制具有实质性的变化,即党外民主的权重在增强。

  以前发展党员也征求群众意见,但多半是在确定预备党员环节。不过此时,党内即党支部已经议定,群众意见往往是反馈本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决不会因此而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但晋城的做法则不然,要入党必须是优秀村民,而“优秀村民”必须是群众票决,列为培养对象后还要党外公示。这样,群众不认可、不同意,你就入不了党。

  有人说,入党是党的事,何必要群众说了算。此言差矣。我们党由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组成,某人先进与否、够格与否,支部有判断,群众则看得最清楚。如果一个群众不满意的人入了党,推而广之,相当一部分党员不为群众认可,那我们的党群关系就成问题了,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就需要考虑了。何况在农村,党员通常要承担公共事务,有的还要担任党支书、村委主任,是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而一个群众不认可、不满意的党员干部,怎能担当如此重任?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基层民主,事关重大。晋城的探索虽为实际工作,但应属基层民主领域,应当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