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发言稿

时间:2018-02-08 06:19:01来源:<推荐访问:大学生演讲稿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中,党中央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次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首次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炼,是提高我国人民精神文化水平和境界的重要导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保障。如何理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为改善和加强价值观教育贡献力量。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精神、研究中国问题、回答时代课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迫切需要和紧迫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全社会强烈地需要凝聚和形成价值共识。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回应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新特点的时代需要。当前,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主流文化发展壮大,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是极须正视和回应的时代课题。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布局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当前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适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势的要求,适应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适应我国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13亿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奋斗。但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凝聚起全体中国人的意志,达成共识?那么就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单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理论的延续性,又有现实的针对性;既有目标追求,又有价值导向,还有行为准则,是人心所愿、众望所归。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xx届六中全会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文化反映,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理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首先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观点。宏观上,价值观是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微观上,价值观是个体心中的信条和追求。价值体系是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价值观的总和,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最核心的位置,起着主导统领的作用。同时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它体现着主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

  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孕育在社会的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并通过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炼,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基本特点,主导核心价值体系的内部建构;核心价值观从核心价值体系中孕育形成、并通过核心价值体系展现出来,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和展开状态,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和主导思想,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标准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辩证统一整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的价值导向,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期望、社会精神、公民准则。探究其内涵和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导向。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期望,代表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极大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脉络。在建国初期,党中央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显现,党中央与时俱进地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分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当中,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这个宏伟目标在价值追求上的具体表现,即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生态和谐,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寻求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的共同愿望和价值追求。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精神,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领导者都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社会的公正平等、国家的民主与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高度发达的期望元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导向,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声音越来越高,维护个体自由平等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党中央正是应民众的呼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纳入到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政策导向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民主法治的价值追求。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是从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角度提出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交汇激荡,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将民众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课题,从XX年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XX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更加关注公民心性的发展、公民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诠释,是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层面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中的定位

  (一)大学生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群体

  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0后,在他们成长的时代,在理论上,正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形成的时期;在实践上,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在思想建设方面,也是我们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期。大学生作为青年最主要的群体,他们理应是主流价值观的承担者。根据XX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97.9%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95.2%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因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包含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自信:当代大学生具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二)大学生也是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象

  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大学生也面临着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面临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困惑,面临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和宣传能力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平衡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形成带来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时期,社会上不同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对其产生作用,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迷失、道德水平低下、诚信观念缺失等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一步实施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标杆,这对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想性,是引领未来的。青年是属于未来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一百年正好规划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建党一百年时他们30岁左右,建国一百年时他们60岁左右。现在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达26.9%,大学生已占同龄人的四分之一;当代大学生将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各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尤其是在科技、文化、管理等各个层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

  四、推进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共识,践行就是要外化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重在凝聚共识,树立价值标杆,提供精神旗帜;重在群众掌握理论并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作为高校我们应该努力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体现到日常的工作中,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结合自己从事的学生工作实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坚持开展政治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政治思想学习教育是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了解党的路线和方针,明确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必不可少的思想教育方式。同时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常常由于政治思想学习教育形式过于单一,针对性不强,理论空谈多,所以很容易流于形式,没有效果,难以坚持。

  如何做到政治思想学习教育能够坚持不懈,且具有时效性?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创新形式和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坚持长久,获得理想的效果。我想我们可以采取的做法有:

  1、在学生中经常性地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听讲座的形式。

  在这里我想以主题班会为例来说明一下。我们都知道,一场优质的主题班会能够实现凝聚人心,明确导向,实现情感感染、思想凝聚、道德导向和意志激励的教育目的的。因此,组织召开高质量的主题班会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像我们的学生工作不定期的就需要和要求各个班级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 “学习雷锋”、 “主动学习”、“学生行为规范”、 “感恩教育”等等。为学习和宣传十八大我们提倡的“中国梦”、响应高校厉行节约的“光盘行动”等等。设计主题班会时一定要遵循计划性、教育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原则。要求紧凑合理、突出主题。所以,我们要求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探索、多学习、多总结、多实践、多举办有教育意义、有特色、有创新的主题班会,从而使主题班会起到应有的育人效果。例:钱学森。学校组织同学们看完电影后,看主题班会,受到爱国和敬业教育。

  2、坚持举办针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业余党校和团员青年参加的业余团校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懂得人生价值,明确学习目标。现在我们学校就坚持每学期一届的针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举办的业余党校的学习,参加学习的同学也都反映对党的知识、方针和政策等的掌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发挥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系统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建设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学校有以蔡洪武教授为领军人物的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像张盈盈、冯妍妍我知道也都在省里得过奖项。

  2、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我知道的像编制校本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两本书《立志为民 服务社会》,蔡教授给师生做讲座、与辽沈战役纪念馆挂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等,使得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的延伸和拓展。

  对于这个方面,蔡教授和我们思政部的老师更了解,也更有发言权,我就不多讲了。但是我相信,凭借我们这支优秀的队伍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我们的思政课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一定会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的。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涵盖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导向明确,体现了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深广含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我们要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对学生们的教育:

  1、通过学生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学生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像:充分利用我们学校所处的地域优势,组织学生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去其它城市,文理系在暑假组织沈阳的学生参观了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抚顺市有雷锋纪念馆,这都可以的。通过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可以看城市、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所带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样的活动会使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院系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团员青年和学生干部开展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像:学雷锋活动、去敬老院帮助和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公益活动,参加义务献血,环保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像我们学校原来的爱心社团和负责人魏颖(11届的)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集体和个人。

  3、开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每年的寒暑假,思政部、团委和学生处要求全体学生利用假期,根据各自条件,有目的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以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像今年的寒假,学院党委、教务处、思政部、学生处和团委为学习宣传十八大(题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现状与建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与建议、十年来我家家乡的变化)的社会调研。并在4月中下旬组织调查报告的朗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