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研究院2018年工作要点

时间:2018-02-07 13:47:38来源:<推荐访问: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精神,积极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进一步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重点任务,继续探索教科研转型的方向与策略,服务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助推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目标任务
(一)围绕目标,落实提高质量各项任务。
(二)基于诊断,加强过程性评价与分析。
(三)着眼转型,探索教科研方向与策略。
(四)突出重点,深化课堂变革实验项目。
(五)深化课改,推进学校课程规划与建设。
(六)引领示范,发挥名师团队辐射作用。
(七)培育优势,打造学科特色学习项目。
(八)提升素养,加强教研队伍专业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树立目标导向意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树立教学目标任务导向意识。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学段、学科的教研定位,体现学科课程的整体教学研究,学科教研逐步实现从关注一节课到一门课的研究转变,从零散问题的研究向系列主题的研究转变,从关注统一化学习向关注个性化学习的转变,树立课程整合意识。
做好初小、初高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研究。通过课堂展示、互动交流、专家评点、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促进初中各学科教师对小学教学的了解,准确把握学情,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新高考新学考研究。加强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加强对学校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指导,发现推广必修分层、选修分类走班教学经验;组建新高考学考命题项目组和高考学科研究指导小组,加强普通高中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与分析,积极开展考试命题研究,提高骨干教师命题技术。开展复习备考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学校教学现状,解决新高考学考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建立高考适应性考试的网络阅卷及数据分析工作,开展基于数据的教研指导,分类别召开高考适应性测试分析研讨会,提高高考复习针对性;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及复习研讨活动,以抓学考促进高考质量的提高。
做好中等职业学校适应新高考改革下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加强对《xx省普通高校招生改革新方案》的研究,探索新的单招单考“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我市备考教学的针对性。全面落实《温州市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精神,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倒逼中职学校规范专业课程设置,为中职学校规范办学提供保障。
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研究,发挥学业考试指导思想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学业考试命题进一步体现能力立意,体现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提高,体现与“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相一致的方向。充分运用学业考试数据反馈分析,组织好学业考试复习研讨活动,引导教师研究考试、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益。完善命卷、阅卷、质量分析等每一个环节,通过开展命题研究班培训、命题竞赛等相关活动,促进教师关注评价,提高命题技能,切实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操练,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关注后20%学生的发展。做好温州市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业质量抽测相关工作。
(二)凸显教科研转型发展,创新教研工作机制
围绕提高质量的中心议题,凸显教科研工作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型,突出“学为中心”工作重心。
凸显科研“重过程、重实证、重应用”的工作方向,做好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评审工作,重点突出第二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的筛选与申报工作;做好XX年各类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的评审工作;做好XX年省、市级各类课题立项、结题培训工作,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做好第一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的总结。开展对教科研薄弱区域、学校的工作视导、送教科研知识下乡等活动,形成教科研帮扶指导机制。做好优秀教科研资源建设,构建优秀教科研成果资源学习推广与共享机制。
凸显教科研指导方式转型,建立整体化教育教学视导机制。成立由市教育学会牵头组建的教育专家团队、科研专家团队、学科教学专家团队,组织教育教学质量专题视导团,建立包括三个层级(办学思想与特色发展、学校课程与课堂变革、学科教学与学习行为)的教育教学视导机制,每学期针对全市层面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型学校的教学现状与发展需求开展整体或者单项视导工作。继续做好各学科微信平台教研,并以信息化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型,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和辐射力。积极加强与其他机关处室及市直单位的合作,建立提升教学质量的协作平台。
(三)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推进课堂变革项目
推进全市第二批课堂变革实验项目的试点与重点研究,明确学案导学、先行学习、小组学习、学习活动、导学策略、作业优化、智慧教室(翻转课堂)等项目联盟,积极推进变革项目向深刻性与综合性方向发展。深入对学习机制的方法研究,突出“学情研究”的成果应用;拟定《“学为中心”课堂评价标准(试用稿)》及操作方案;启动实施“xx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优化项目”,出台《xx市中小学“促进有效学习”教学新常规及管理办法(试行)》;及时发现县(市、区)在教学改革中的先进经验,搭建市级层面的教学交流展示推广平台;做好“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相关省级课题结题工作。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总结提炼学科精品课例的教学经验,做好优秀教学课例(教学微课)的推广应用工作。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优化普高课堂教学模式,整合变革项目、精品课例研磨推送、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有效开展全市和市直双周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强调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确学习目标,以期化解疑难,突破瓶颈,引导高中教师研究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注中职学生的学情,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借鉴省市课改经验,总结、推广第一批“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跟踪第二批试点学校,以改变当下课堂教学现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指导全市初中课改联盟学校相关活动的开展,通过发挥各课改联盟负责学校的课改经验,整合各联盟的优质资源,系统设计活动,并有序地开展,在活动中发挥指导作用,促进相关经验的提炼,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以有效改变各联盟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整体提高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修改和完善历年我市初中“精品百课”的优秀教学课例,形成一系列物化成果。
有效落实《xx市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做好“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材培训活动,举行各学科新教学常规学习会,开展“新常规·新设计”评比,以“学习活动”为要素,改进备课、上课教学环节,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举办小学(学前)课堂变革论坛,启动“发现好课”计划,开展小班化教学专题研究。
深入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决抵制和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和优化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构建具有xx特色的农村幼儿园游戏课程,实现xx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多样化。
(四)加强课程规划与建设,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以“瓯越文化课程群”为载体的区域课程建设推进模式》为基础,突出区域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与价值取向,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指导,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整合实验,着手研究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区域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继续培育温州市精品校本课程和普高选修课程,做好XX年版地方课程改编工作。举行全市首届精品德育课程评比,鼓励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建立优秀德育课程资源库。培育与推广优秀《学习心理指导》课程。
着重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落实《xx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xx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XX年版)等文件精神,加强对普高学校必修、限定选修、自主性选修课程统一规划设计的指导,突出以主干学科为轴心的选修课程群建设,做好省第6届网络课程、第4届精品课程征集评选工作;做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培训及选修课程建设专题研讨培训,关注深化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指导。加强高中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并重视发挥省学科培育学校和市学科教研基地的作用。贯彻《xx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积极开展我市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并跟进突显“选择教育”的省试点三所中职学校的课改工作,提炼“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专业课课程模式研究成果。加大中职文化课地方课程资源建设,用好中职地方创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继续调研、发现、培育和总结小学各学科品牌课改项目,举办温州市第六届小学各学科“课改领航”现场会,发挥典型学校(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做好“课改领航”项目成果出版有关后续工作,引领我市小学课程改革深度发展。
(五)注重名师团队引领,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助力培养优秀教师团队。新建25个名师工作站(50个名师工作室),使名师工作室数量保持在130个左右,以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项目正式启动,对由xx市教育局推荐的的18个基础教育、3个职业教育特级教师、教授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做好省、市级协调、联动等工作。做好“温州名师大学堂”活动,体现“促进有效学习”主题,将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和交流互动结合起来,为一线教师提供“营养套餐”。参与整体教学视导工作,组织名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地区 “送教”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师资均衡。继续与媒体的合作扩大名师影响力和辐射面。
强化教研队伍专业发展。积极做好教(科)研员蹲点联系直属学校工作,蹲点服务要围绕学校教学需求,鼓励教研员开展调研,从学校教学中发现问题,从学校课程建设中寻找课题,从“学为中心”课堂变革中把握学情,进一步服务于学校教学,帮助学校推进教学改革,逐步打造学科特色项目。
(六)立足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学段学科特色项目
打造我市学生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项目,推进《xx市中小学“爱阅读”行动计划》,继续开展中小学“爱阅读”主题活动,推荐优质阅读书目,开展各类“师生共读”活动,建设“xx市中小学爱阅读行动微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强化阅读保障,推进“爱阅读”课程建设,提高学生阅读力,浓厚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优化“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培养计划,完善“三小”评选办法。推出有主题系列的特色项目,积极参与省重点规划课题《市域整体推进中职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分别从课程、课内和课外层面,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中职“两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