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间,又是一年总结时,回首一年来的经历,一言以蔽之,辛苦并快乐着,经历并成长着。不必说作为高三理科办公室负责人换水关窗,也不必说作为校报编辑写作编校,亦不必说作为党员不断学习反思提高,更不必说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立德树人,单说作为语文教师、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我就感慨良多。为了留住逝去的过往,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科学落实,工作有条不紊
“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凡事要有个计划,方能步步前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高度重视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在开学初,备课组就结合年级安排,以教学周为单位,制定了学期教学进度表,进度表上明确了主备人,让教师提前明确教学安排以及自己什么时候主备,主备什么内容,以便制定个人计划、早做打算。个人计划,要根据教学进度表,结合班情与个人教学特色制定,内容要具体到每一天,每周一节的晚自习留给学生自由安排,如果本周任务完不成,可以利用这节课作为缓冲。计划不一定就能跟上变化,有时候根据新的备考信息需要临时增加新内容,这时候可以记在台历上,灵活安排时间。我挑选的台历文化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文化性体现在上面写有“论语”内容摘录,旁边还配有图画、通俗易懂,一日一则,日积月累,综合素养会得到提高。实用性表现在,一周为一张,日期后面还有空白地方,旁边还有便笺,可以记下需要落实的内容。
在具体落实计划时,我的方法是,根据重要程度把任务划分成了abc三类,a为着急且重要的事,我会立刻马上亲自去做。比如,太原学习归来,了解到图文转换是必考内容,要立刻制定学案; b为重要但不着急的事,我会按部就班地做。比如,根据安排,某段时间要复习什么内容,要严格落实计划,一步一步,稳扎稳打;c为着急做但不重要的事,比如,取学案,我会安排别人去做。
二、摸准学情,吃透考纲,开展有效教学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己”就是要了解学情,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每接手一个新班,开学第一课就是做当年的高考题,看一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盲点。接着,就是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以及自己喜欢的授课方式等,以期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知彼”就是要读懂教材,吃透考纲,要清楚地知道高考考什么、怎样考。题型千变万化不容易把握,尤其是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但,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学科能力是固定的,只要紧紧抓住所教学科考查的能力,我们就抓住了根本。语文学科就是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探究等六种能力。在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对着考纲所要考查的能力,一个个地梳理考点,然后根据学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逐个突破。
对于高考考点我们是非要吃透不可的。为此,我不仅购买了很多专业书籍、订阅了《语文月刊》杂志,还主动联系高考阅卷组参加了近两年的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工作。高考阅卷时看到过的,再加上平时考试评的学生作文,至少有两万篇。作为一名语文专业教师,就是要在30秒内能看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学生考场作文值多少分。这是高考作文阅卷的标准。有一次在学生宿舍值班的时候,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份语文答题卡,拿起一看,好家伙,是一年前的,总分119分,作文54。我浏览了一下作文,发现,作文的主体叙述的是习以为常的故事,我还以为是叙述类文章,可最后两段就成了议论,不过,审题准确,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标题、开头段比较有文采,但我认为,这篇文章远远得不了54分,44分都算是高的。因为,这篇文章有文体不清的硬伤。由于职业病,当即,我就简明扼要地给他们分析了这篇作文。
三、做实集体备课,做好校本教研,指导推行课改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把教师们引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我不敢说,语文教师都在进行教育科研,但我们一直都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比如“听说评课”、集体学习、出黑板报以及撰写教学管理文章等。
对于“听、说、评”课活动,语文组始终围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进行。在评课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主讲人说课、主评人评课、其他教师谈优点与不足。为了避免评课流于形式,要求每名教师都要结合听课内容谈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一个接一个说,且内容不能重复。如果有教师说不上来,或者不愿意说,大家就大眼瞪小眼一直等着。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习惯,但在我的坚持下,活动很快步入了正规,大家畅所欲言,缺点不回避,优点有根据,虽然有些内容达不到理论的高度,但是听评课活动确实是上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