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也希望把这种习惯传递给孩子。家里有独立的书房,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为数不少的图书,大多是图画书。现在上了小学一年级,开始认识一些字了,并辅之以拼音这根“拐棍”,更是可以真正实现“读书”了。孩子在求学伊始,便有了知识的概念,而获得知识最便捷的渠道就是读书。当我抱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静读的时候,孩子总会凑过来问我在看什么,能不能讲给她听,尽管她打扰了我读书,但我知道,是我读书对她产生了影响,她也渴望获取书中的知识。
每天放学在家,都会留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让她自己大声朗读书籍,如果她自己没有非常想要读的,就遵从指定图书的先后顺序,依次阅读。有些书是她非常喜欢的,一段时间里,她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读,像《巴啦啦小魔仙》、《冰雪奇缘》、《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和《豌豆笑传》等,听着她读得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有感情,我们也为她高兴,尊重她的意见,让她更喜欢读书。
除了在家里读书之外,我们也鼓励她在学校里多读书。现在班级里每周都会有同学领读的机会,她主动要求参与,我们也全力支持。最早是从朗诵古诗开始的。可能是因为古诗的合辙押韵吧,孩子一直就很喜欢背古诗,尽管不知道诗句是什么意思,但因为朗朗上口,还可以在大人或者小伙伴们面前展示,家中的一本古诗的册子已经没有机会被放回书架了。今年春天,以“春”为主题的多首诗词在班级里由她领读,她感觉很是自豪呢!
书籍是最好的物质奖励
在学校里,一年级上学期末,班主任杨老师奖励给她的除了奖状之外,还有一本书——《我要找到朗朗》,兴奋了好长时间,对它爱不释手,过年回老家,还抢着要向姥姥“汇报”。书籍真是很好的奖品,在家里也是一样,不论去书店,还是网购,买书给孩子,就是对她优秀表现的奖励。学校里征订报刊杂志时,那份订单目录还没有拿到家,她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勾选了几种,生怕我们不给她订,一个劲儿地给我俩做“思想工作”。每月杂志送到,放学后放下书包,总不忘一睹为快,每期《兴趣语文》一到,一定会催着她妈妈快点装订完其中作为插页的口袋书给她看,《小公主》中的小制作则一定要亲自操刀完成的。
读书要有收获
尽管孩子现在还小,读完好多书之后,也不见得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能总结“中心思想”,但她仍然会有收获。《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这本书,孩子读完之后就问我,动物的尾巴真的是买来的吗?因为这本书里是这样写的,狐狸、小猪、小狗等动物们的尾巴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去的早的买的很漂亮,去的晚的就只能买差一些的。我就要给她讲实际上动物的尾巴是怎么长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她就感觉故事很精彩,世界很奇妙,读书可以知道很多她以前不知道的事情。《爱心树》和《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两本书最早是我读给她听的,而且读了几遍。听完之后,她说很感动,从她的表情能够看得出来,眼睛里是有些湿润的。可能这就是书籍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享受吧。《爱读书的孙中山》这本书,她是写了读后感的,为了纠正她写字不端正,那天上床睡觉还有些晚。但这个故事让他知道了孙中山这个人,也知道了读书比吃饭还重要。“五一”去北京中山公园,看到孙中山的雕像,她一下就想起了这本书。我在看《资治通鉴》,告诉她,这就是《司马光砸缸》中的司马光写的书,她会感觉很多书和一些事离她很近。
通过读书,孩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这点很明显。开车走在马路上,指示牌上的路名能认识,在商场里购物,只要见到有字,就会读出来。读对了,马上鼓励,读错了立即纠正,眼见着孩子在一天天长大。
去年下半年,我编着出版了一本专业书籍,在此之前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我每天伏案写书稿都会到很晚,翻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最后形成了一本三百多页的书出版。当时,我很感谢孩子的支持,我说要写书去了,她便乖乖地上床睡觉,不再缠着我了。为此,我在出版前言里,特意写上了她的名字以示感谢,她也为自己的名字被写进书里而感到自豪。我鼓励她:你要多读书,以后你也可以写书给同学们看。
亲子共读会有更好的效果
一年级的孩子专注于读书的持续时间还比较短,受到兴趣和生字障碍的影响还较大,为了保证读书的效果,还是亲子共读的方式比较好。家长读给孩子听,最多几遍,孩子就会选择自己读的方式。也许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方式会发生变化。现在,孩子不能很好地断句,不能辨别“词”,在理解语义方面就更差了,在这个阶段,独立阅读的效果不好,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包括语义解释、词语区分、人物和地理背景说明等。孩子是在求知的过程当中,给孩子必要的帮助也是对家长学习的促动,咱总不能对孩子提出的那些“为什么”总是说“不知道”吧!
感谢书籍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及早交给孩子一把求知的钥匙-读书,让她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让她开启科学的大门抑或缔造睿智的人生。
书香家庭,家庭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