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庐县迎春小学
我校位于风景秀丽的分水江畔,与县城文化名山桐君山隔江相望。学校创办于1992年,是一所年轻的城镇小学,创办始校名为“桐庐县桐庐镇第三小学”;XX年9月,“桐庐镇洋塘小学”撤并入我校; XX年9月,根据桐庐县政府统一规划,学校更名为“桐庐县迎春小学”。
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8名,平均班额47.8人;教职工有55名,全体教职工的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2人,占76.4%。学校占地面积为93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4390平方米;拥有200米环型塑胶跑道、2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还拥有8张球桌、300平方米的乒乓球大厅,以及辅助器械场地等体育设施,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教学和健身锻炼环境。室内各类教学设备达到或接近省规定的城镇小学i类配备标准。拥有崭新的60台装标准的电脑教室和17个多媒体教室;学校开通了英特网、城域网和校园网;学校图书室藏书35000余册。学校还特设有向社会宣传的校园文化宣传橱窗16米。这些“硬件”的到位,为构建学校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在软件建设上下足了功夫。经过十多年的教育文化积淀,学校提炼了个性化的办学思想,即“着眼孩子未来,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实施可行有效教育方式,激励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并以办学思想来引领学校工作,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素质教育。
学校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我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小学高级教师45名,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比例占83%,在全县小学中名列前茅;教师中有6名省市优秀教师(班主任),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名、杭州市教坛新秀7名,县教坛新秀12名,各级教坛新秀比例达36.4%;县名师3人,占全县名师的15%;杭州市学科带头人2名,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8名;县各学科大组成员11名,县小学学科仅有的2名兼职教研员均在我校。到目前为止,全体教师均参加了省长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其中有12人参加了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在这些县内外知名的教学能手带领下,校本教研活动蓬勃开展,学生受益,教师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县校本教研示范学校”,XX学年被授予“杭州市群体师德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学校完善了一整套体现这一办学思想的管理机制,覆盖岗位职责、规章制度、考评细则、行为规范等内容,贯穿教学、后勤、德育、科研等环节,涉及学校领导、普通教师、班主任、学生等对象。这样网状的管理体系来保障我校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保证学校的任何教育环节都是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成绩显着,硕果累累,屡次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我校先后被授予浙江省示范学校、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示范家长学校、杭州市农村示范学校、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十多项综合荣誉称号。今天的迎春校园,精致和谐,四季飘香,折射出浓浓的“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邓**同志曾经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同志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法制教育。为此,近年来,基于学校的现状,我校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做好学校的**法制建设和依法治教工作,增强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学校依法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结合我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具体实际,切实制定普法规划,加快法治化管理的进程,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由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管理迈进。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这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切入口。
要加强和推进依法治校,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这是学校管理走上法治化轨道的首要条件,也是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的切入点。
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理有据,依法行政。
(1)学校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严格按照〈〈桐庐县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按指导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并且根据学校特色及师资情况,设置了乒乓球、篆刻、形体训练等综合性课程,保证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校依据国家教育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桐庐县迎春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和学生课业负担,在实践市级课题“小学**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落实**化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分层次作业布置,不搞题海战术。通过中午休息和第六节活动课,保证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2)教代会制度。学校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到了学校重大问题、学校热点、难点问题由教职工参与讨论研究解决,对校级领导进行了评议等,在XX学年制订《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学生学习生活常规》、《教师工作考核细则》制度基础上,又通过了《教职工聘任方案》、《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管理规章。进一步促进了校务管理的规范化,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管理、**监督的意识。
(3)教师职称聘任工作。这项工作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面对比例低,符合条件的教师多的实际,学校制定了《职称聘任工作方案》并在聘任中增加透明度,具体做法是:①在教职工大会上宣读有关文件,聘任条件。②把聘任条件、文件精神放大张贴在公开栏上,让教师对聘任条件做到心中有数。③成立职称聘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每位符合条件的教师的材料认真审查,根据文件精神给出具体的分数。④在全体教师范围内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聘任人员。⑤对推荐出的教师进行张榜公布,收集教职工反映。由于增加了聘任的透明度,教师心服口服,基本上解决了许多聘任工作中的矛盾。近几年来没有教师因为自身高职低聘而闹情绪。
(3)财务工作。学校积极响应上级下达的有关文件,并按文件规定的内容对收费进行规范公示,开出的票据规范,收费范围合乎规定,开出的票据金额与实际收费金额吻合。没有向学生收取钱款不开票现象,没有教师个人行为的搭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职工福利,做到收支明确、公开。学校大宗物资采购、基建维修、工程招投标均有后勤、基建专人负责。
学校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多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加以巩固下来,实现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法制教育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因此,我校在推进法治化进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调查研究,最后确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由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机构,党、政、工、团、队管理格局网络化,形成全校各方密切配合,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从而确保了依法治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在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我校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班级管理条例》、《桐庐县迎春小学学生生一日常规》、《优秀学生评比和管理条例》、等,在教职工管理方面,有《政治学习制度》、《桐庐县迎春小学教师教学常规》、《迎春小学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迎春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迎春小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规范》、、《迎春小学工作岗位聘任条例》,校长、主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为我校法治管理制度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工作头绪井然有序,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
首先,必须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
根据江**同志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指示要求,我校在中层领导、部门负责人的组建时,实行岗位竞聘制,把德才兼备,群众信得过的同志担任学校各个层面的领导,在培养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都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的原则,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使每位领导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养,更应具备正确理解和执行政策法规素养和较强的法律意识,炼就了一支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勇挑重担,作风过硬的优秀管理队伍,为学校依法治校的推进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同时,学校聘请我县检察院法制科科长宋伟忠同志担任我校兼管法制工作的副校长,从而更加充实了学校法治管理工作的领导力量,使学校法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全体教职工是推进学校法治化建设的基本力量,教职工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学校法治化的进程。为此,近年来,我校制定了依法治校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每位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教职工要有普法学习意识,工会每学期组织写心得体会,并组织教职工参加普法知识竞赛活动等,从而增强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为全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开展丰富、灵活多样的活动,这是依法治校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
法制教育的途径应是多种多样的,学校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校报传播、闭路电视播放、图片展览等途径,讲法制课,开座谈会,开展法律咨询、组织辩论会,搞模拟法庭等。实践证明,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效果较好。
(一)依靠学校工作优势,借鉴教育教学方式,灵活采取各种手段。
1.抓法制课的灌输。包括报告课、案例剖析课、问题咨询课、班会课等。报告课重在宣传发动。每学期,我们都聘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员担任普法教育的兼职教师,宣讲普法意义和条款。案例剖析课重在用例明法。主要运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问题咨询课重在释疑解难。我们对教学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如未成年人辍学的法律责任,学生打游戏机和进录相厅,“网吧”无序管理等问题,邀请专兼职教师给予解答,以澄清认识,辨明是非。班会课重在把法规引到身边,开展“法制进课堂”活动。尤其是高段年级班主任利用每周四的班会课,针对班级和社会存在的违纪违法现象,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或由遵纪守法的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学法用法的经验体会,引导学生自省自律。
..2.抓学科课的渗透。学科渗透,我们主要抓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结合,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第一步,引导教师在备课中寻找融合点。如科学等学科,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中去挖掘;语文、思想品德学科从《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等法规中去挖掘;美术学科,从《文物保护法》等法规中去挖掘等等。这些融合点,同时也是教学的教育点。第二步,指导教师在上课中落实教育点。首先,备课本上要有教育目标和有关的教育内容。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三是,组织学生联系实际写小论文、办手抄报、开辩论会等。另外,我们还成立课题小组,组织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用科研成果引导教与学两方面把教育点落到实处。
3.抓活动课的参与。在组织实施上的采取多形式:形成了六条普法渠道(报告会、讲座、辅导、咨询、法律宣传文娱汇演、法制电影);实行了六种验收方法:口答、手抄报、测验、征文、讨论、辩论。组织学生开展法律宣传的活动,如在板报中开辟一个"小学生与法"的栏目,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学法、用法活动(如演讲会、征文等)。在普法宣传日等节日契机,组织学生深入学习深入实践。如学校根据形势开展了“校园拒绝邪教”等系列活动。多次邀请所在社区的片警对学生“三禁”教育。此外,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录象,邀请有关部门来校布置展板,教育学生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
4.抓“校园文化”的熏陶。师生所处的境况,我们都把它列入“校园文化”。
我们广泛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机制,初步形成特色。学校在领导班子分工上,校长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第一责任人,在学校三年工作规划中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现代化、生活化、人文化”,以“杭州市文明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创设机制和创设氛围。进一步完善了《文明办公室评比条例》、《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各班学生、教师为创建出自己的班级特色文化都非常积极主动,并且每个班级都建立了长期的班级文化建设档案。此外,少先队还结合已有的养成教育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文明学生”评比活动,形成 “现代化、生活化、人文化”的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校社团。学校继续以创建“现代化、生活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为目标,以创设“**、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重点,进一步开展健康向上、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投入2万余元资金建设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并且对布置的图片、作品定期更换;少先队继续积极组织开展亲情作业周活动。给师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
在构建社会教育网络中,我们利用社区与学校、学校与年级组长、年级组长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签订社会治安责任书等办法,在校内外建立起“互敬、相竞”的师生关系、同向同步的家庭关系、齐抓共管的社区关系,在环境氛围上给师生积极的影响。
(二)强化普法教育力度,挖掘依法治校深度,提升师生法制素质
1.加强德育基地和普法队伍的建设。我们先后同县交警支队、敬老院、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建立起共建关系。并在有关单位建立起固定的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去基地实践。
2.减少法律知识的系统讲授,增强法律情感的体验。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有目的地从法律文本中节取若干内容,对照社会现实进行法律教育。如产品质量法教育侧重假冒伪劣商品的调查与甄别;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教育侧重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水污染防治法教育侧重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侧重辍学女童的社会救助等等。这种做法,既突出了各个法律知识的重点,又减少了普法的难度,使所学法律知识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得会,记得住,用得着。
3.努力组织师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于社会。我们在实践中,有目的地引导师生学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往,使他们明了交往的准则是法律,从而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法律行为。如组织小学生走上社会参与全民创建卫生城镇的活动,组织学生多次开展的爱心募捐活动,组织暑假学生夏令营等等。
4.开展课题研究,“点”、“线”、“面”相结合,实施早期干预。在XX年,我校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小学生道德失范案例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制定制度覆盖“面”。我们建立起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如为保证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落到实处的《班级等级达标方案》;为堵塞管理环节漏洞,强化管理职能的《自行车存取规定和管理员职责》、《放学静校制度》、《关于爱护和使用公物的规定》;为合理利用财物、加强廉政建设的《经费预决算制度》、《报销审批制度》等。这些专项治理的制度、职责、规定等,堵塞了漏洞,规整了行为,提高了遵纪守法的整体水平。其次,发挥警校共建的作用,强制管理“点”。针对课间、午间、晚间社会闲杂人员对学校的干扰或骚扰,及时同辖区派出所、城管中队等联络,清除现场、平息事态、化解矛盾。再者,对重点学生建立“线”性跟踪教育方案,发动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家长等,全程分段,包干负责,全面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四、“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
江**同志提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对教育界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今天,学校管理中尤为突出的是“法、德、情”这三个字,强调“管理不是约束,而是激励,不是管住人群,而是凝聚人心”。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证,德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情是学校管理的润滑剂,因此,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情感教育,才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反之,随着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从而又能进一步提高师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和健全人格、高尚情操的培养。学校只有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把握这三者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才可使一所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
我校在学校管理这个系统工程中,一方面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管理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又始终坚持"以德立校"的原则,我们始终认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塑造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以德治国才有坚定的基础。同时在执行严格规范制度的操作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管理对象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投入,做到制度无情,操作有情,让学校的每一个个体都能自主能动地健康发展。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凝聚力工程建设,根据“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提出了“目标激励人,榜样教育人,事业提高人,情感温暖人,活动感染人,生活关心人,制度规范人,氛围熏陶人”的要求,开展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每年组织全校师生定期全面体检,珍爱生命,关爱学困生,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等,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法律辅导;在家长学校中,开设法制教育课内容;同时还对预防犯罪、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及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由此增强了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凝聚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潜在的动力。目前,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工作效率高,责任感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师精神面貌好,心情顺畅,工作积极性高。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教师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的发展性得到充分满足,满足了教师把教书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的成功感。
五、不懈创新,与时俱进,是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不竭源泉。
法制教育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开学前、放假前的教育,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应做到坚持不懈、警钟常鸣。
几年来,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时时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将法院的审判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资源、未成年人法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保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是一种有效途径,但仅靠上几节法制课,搞几次模拟法庭还远远不够。法律是门社会学科,要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必须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教育。同时,小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也有待于学生家长及教师法律意识的增强。要让家长、教师意识到,在未来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一个孩子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要在未来立足于社会,必须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必须学会遵守规则,不能逾越法律去办事,否则便会处处碰壁。
乘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东风,学校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将更加如鱼得水,可以开拓新的视角,涉及新的领域,“立明镜,树尺度,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以法为鉴,依法治校,体现一种法治精神,强调依法办事,同时,还会更加地注重人性化的普法。
几年来,我们迎春小学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虽取得一些经验和成果,没有出现一位教师或者一位家长上访,学校教育发展的稳定与进步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然,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也发现和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将以这次创建、推荐、申报的工作为新的起点,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的教诲,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校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为全面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再立新功再添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