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跟随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措施”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在三天的课例中,各个名师对文本有着独特的见解,课堂上妙语连珠,特别是朱xx老师的《趣读小古文》,让我领略了什么叫做“激情”,陈xx老师《小尘土》,让我落实了怎样教好生字,王xx老师的《桃花心木》,层层设计悬念,让我们体会到了“无常”,就像主持说的:“当顶级的教学大师遇上了着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当然会演绎着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是的,一场场“丰盛的教学大餐”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置身文本的情景中
上课老师对文本的层层挖掘,层层深入,把自己置身于文本的情景当中,从而轻而易举地把学者和听者融入其中,感受文本的一点一滴。如何刚老师的《活见鬼》,为了让学生理解“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中的“撩”字,何老师首先自己范读,配上音乐,让学生置身于情景当中,然后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把学生带领到冯梦龙笔下的雨夜,将撑伞者疑神疑鬼,担惊受怕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二、巧抓文本的字、词、句
在教学中,为了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上课老师研读了文本,挖掘出文本的情感因素,借助情感因素的载体,词、句、段、篇等,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味道,也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如王xx老师的《桃花心木》,抓住了文本中的“不确定”,首先从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浇水中去理解“不确定”,再升华到生活中的“不确定”,让学生真真正正明白了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幸福来了我们就享受幸福,痛苦来了我们就承受痛苦。
三、读的多元化
在这几天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上课老师重视学生的朗读,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如于东老师的《纪昌学射》,通过默读、单人读,集体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不断体会,不断发现,一个寓言一般只有一个道理,在读中让学生发现了坚持可以成功、刻苦可以成功、谦虚可以成功、认真可以成功、兴趣可以成功。。。。。。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学会阅读。赵志祥老师的《笠翁对韵》,学生的呤诵和咏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让会场的人无不震撼,那优美动听的咏唱旋律,让人窒息,像主持人所说的,这就是天籁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