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将至,和家人共处一室,吟诗赏月吃月饼,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除此之外,一些喜欢旅游的朋友也可能选择背起背包去旅游,在这里应届毕业生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下中国的四大古城。在中秋佳节,虽然没有与家人团聚,但是在古城中,感受一下古城的韵味与气息,想想古人当时是怎么赏月的,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中秋旅游好去处——四大古城
【四川阆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为巴蜀要冲,川北重镇。据考古证实,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战国时为巴国国都,秦灭巴置阆中县迄今2300多年。历代在此设郡、州、府、道治所,蜀汉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于阆中,葬于阆中;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封治阆中;明末清初为四川省临时省会达十七年之久。阆中一直被封建帝王视为川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水在山中,城在水中,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阆山阆水养育了世界西汉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辅佐刘邦还定三秦的巴人领袖范目、唐宋尹陈兄弟四状元和蜀中花木兰韩娥等无数名人、无数文人骚客慕爱阆中风光,来此旅游并留下大量珍贵墨宝和不朽诗篇。
阆中古城保护完整,风格独秀中华。古城建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是四川唯一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现有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
阆中文化底蕴淳厚,名胜古迹众多。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在此孕育了伏羲,阆中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雄浑、神秘的巴渝舞是中国舞蹈研究的活化石;阆中是三国寻踪游的主要目的地,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阆中是中国汉唐天文研究中心,唐代风水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在此隐居,阆中是中国状元之乡,从隋推行科举考试以来,共考中4名状元,116名进士,400多名举人。阆中宗教文化繁荣,儒、道、佛、伊斯兰、基督教五教并存。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福音堂、贡院、华光楼等文物景点200多处。味道纯正的民间灯戏,技艺精湛的皮影、剪纸,可以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阆中灵奥秀丽,阆中天下稀少;携无限风光,容万千云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阆中这片热土在中共阆中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更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3年(1370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击城墙;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殿内的五代彩塑堪称珍品,是研究中国早期彩塑的样本;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清虚观。观内20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国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和道教发展的稀有之物;有遍布古城内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续纷的各种琉璃实物。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古城内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专家田中淡考察平遥古城时欣然题词“平遥古城甲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到过平遥的人说:“走进平遥,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
说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老的平遥是辉煌的,今天的平遥依然充满了魅力。在时下许多文化古城为兴商业而被肢解破坏的时候,平遥却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平遥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北依象眠山,西枕狮子山,南临文笔山,翠峰如屏。以不筑城墙而驰名,因为古代丽东世袭的土司姓木,若筑城墙,木字加上框便成为“困”字,因而古城没有城墙。玉泉水自城东北黑龙潭涌出,沿街分流,走巷穿户,常年清流,有“户户朝阳,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风貌。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古朴自然,选址建城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街道、庭院遍植花木,素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户不养花”赞语。路面都以丽江特产彩石板铺成,溪流之上为石拱桥,小桥临波,曲经通幽,雨季不泥,旱季无尘。丽江当时的街场是个土圩场,雨季泥泞过膝,干季风沙遍地。明代土司开挖西河,利用西高于东的地势,人工控制活动石板,定时引西河水入中河,并冲洗五花石铺成的街面,保持城市的清洁干净。到了清代,又开挖东河,把中河水东引入城。这样,三水入城,穿街过巷,又分为无数小渠,与潭泉相连,形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布满金城。才有“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景观。有水就有桥,及单孔、双孔、三孔及多孔桥共七十余座。许多石拱大桥都是明代纳西族木氏大土司从内地聘来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营造的,具观赏价值,也有很高的实用性。丽江城中心为四方街,自古商旅云集,贸易兴盛,也是节日聚会处。城内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均保存完好,有皈依堂、黑龙潭、五凤楼、得月楼、锁翠桥、解脱林、木氏土司府和成片的古民居,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瑰宝。木氏土司府仿北京明紫禁城,有三大殿、家庙、万卷藏书楼等数十个院落和狮子山“御苑”,规模宏大、殿宇壮丽,占地达40万平方米。寻常百姓民居,格局式样均三方一照壁,门多东门,厅廊宽敞,天井大方,门窗雕饰花鸟等图案,极富文化气息,体现了纳西民族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有“高原姑苏”高原“威尼斯”之称。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丽江古城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遥远年代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哼着一首叫纳西净地的歌曲,吟唱着心中的净地,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区,丽江境内多山,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有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是七河区江边坡脚金沙江出境处,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这里大多数的城镇均坐落与云南人称之坝的一种小山间盆地中,丽江古城则位于丽江坝中部的狮子南麓。
【安徽歙县】
地处黄山脚下的歙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生存繁衍。秦置翕县,隋即歙州,北宋宣和三年改称徽州,元、明、清三朝沿用。隋以后一千三百多年均为郡州府治,为黄山、新安间的首邑。远在唐代歙县即文风昌盛,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新安画派独树一帖,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还有徽菜、徽戏、徽派盆景、文房四宝等,都闪耀古歙文化的灿烂光芒。
这里历史以才入仕称甲江南,名儒显臣辈出,各类英杰称雄,仅明清两代就有542人中进士,1531人中举人,画家、文学家、剧作家、理财家、教育家、音乐家、经学大师、能工巧匠,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诸方面都有英才垂名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