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的叹秋之词脍炙人口: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起句凸显词人形象,寂寞而无奈,残月、清秋中的梧桐,更加衬托出凄凉之情,“锁”,不是深院锁清秋,而是锁住了词人的自由。李煜在国亡后软禁在汴京城,终日以泪洗面。全词表面伤秋,实则是伤自己的人生际遇,伤无法左右的命运。黄昇《唐宋诸贤妙词选》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范仲淹亦有伤秋的佳作: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是很擅长写秋天之景色的,《御街行》中对秋色的描绘也极细腻的。“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长亭送别》一折开曲《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淮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化用了《苏幕遮》中写秋色的句子。
范仲淹有着驻守边塞的经历,有着报国的志向,这首词里的悲秋怀乡也就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感怀,而多了一份对家国的忧患意识。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仁宗朝的名家柳永更是以善写秋色见长,他的羁旅题材多是以秋色为背景,秋天之萧瑟与他无所归依的凄凉交织在一起。
“柳词之所以好写秋景,一方面固因其行程在秋天,二方面,又因他心中有着‘宋玉悲感’(亦即封建时代文人常有的忧患心理),所以他词中多写秋气’,‘秋色’和‘悲秋’的情绪。”名篇《八声甘州》体现了这个特色。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邀,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中高度评价此词,将它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并举,以为这二首词都是“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晁补之《评本朝乐章》中引苏轼的赞扬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此词结构是典型的柳永风格,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一连串声调激越的去声字的引领,加上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全词音律谐婉,灵动生姿。
柳永写秋色的还有一首自创调的《戚氏》,将秋天景色的惨淡以及心里所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別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这首词共212字,篇幅很长,三片。这么长的篇幅,在结构上就要费心思安排,第一片是傍晚的景致,第二片承上阕写深夜所见,然后转入回忆叙事,同时引出下阕,第三片则用今昔对比,更加显出今日凄凉。“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句点题,强调了自己功业未成,时光虚度的凄凉。
柳永词沿袭宋玉将悲秋与士不遇紧密联系的构思,之后的词人也多用同样的构思,借悲秋来抒发自我情怀。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苏轼早年词作《西江月·黄州中秋》就是如此: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巳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据词序可知这首词写于被贬黄州期间。庄子说:“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苏轼起句就用到这句的含义,有洞穿世事的彻悟之叹。与秋风吹叶的秋日典型景象相映衬,愈发引出人生的短暂的凄凉之感。下阕写自己在黄州的境地:生活艰难、朋友稀少,犹如明月被乌云遮盖,世态炎凉的感喟没有明说但能感知得到。结拍是词人思念亲人,却只能独酌的寂寞。秋日的萧瑟、明月的被掩,与被贬之后少有人靠近的现实并置在词人眼前时,确乎是很让人感到凄凉的。苏轼还有一首中秋怀念亲人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情怀就要旷达得多,不这么凄凉了。
夜来风叶巳鸣廊黄庭坚尽管仕途坎坷,但对秋天的态度比苏轼来得洒脱,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有从容自得的悠然。
《鷓鸪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绍圣二年(1905),黄庭坚因为修《神宗实录》被诬失实被贬。此词乃是词人在戎州时答眉山隐者史应之所作。词人被贬后与史应之交好,另一首词描绘友人的形象是“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可见史应之是一个不拘礼法的狂客。此前黄庭坚已有一首《鷓鸪天》送友人,史应之回了一篇,这是黄庭坚再和友人的,词前有序云:“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
词的起句点明季节,“晓寒”既是实写也是有寓意的,人生迟暮犹如季节的深秋,自然有此感受。因为秋之寒意,词人劝友人一起饮酒共欢,是自怜。在风雨里旁若无人吹笛,酒醉后簪花戴反帽子也浑然不觉,足见黄庭坚的兀傲之气。下阕过片用了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中“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和《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诗意,继续表达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态度,与友人互相勉励,享受不同世俗的欢乐。词的煞尾却流露出矛盾的心情,白发、黄花形成的对比提醒着词人岁之将暮,但词人在落寞中没有消沉,而是不在乎世人的讥笑,坚持自己所为。能在贬谪中能保持狂放和自嘲的心态,是黄庭坚傲岸人格的表现,故黄苏《蓼园词选》说此词:“有傲兀不平气在。末两句尤见牢骚,然自清迥独出,骨力不凡。”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周邦彦则在词中不但将悲秋与士不遇之情相结合,且兼怀念故友之情:
《齐天乐·秋思》
绿茺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茵,顿疏花簟。尚有練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蛰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这首词起句就营造出沉郁苍凉的境界,台城原是东晋、南朝台省与宫殿所在地,故址在江宁(今南京)。不只是绿叶落尽,更加异乡逢秋,双重的悲凉,定下全词基调。接下来渲染“秋晚”:感觉上是寒雨,耳朵里是蟋蟀叫声似乎在催人织布,也似乎真听到深闺裁剪之,也暗喻了客子无衣的凄凉。视角由窗外转到室内:季节变化了,凉簟撤下,罗褶重铺,细节刻画更增添了秋日的寒意。尽管夏日所用之物已经收起,但“尚有練囊,露萤清夜照书卷”,用了车胤囊萤的典故,当然词人并非真要囊萤夜读,而是表达自己不忘旧情之意,坚守自我之念,难怪王灼会说:“柳(永)何敢知世间有《离骚》?唯贺方回、周美成时时得之。”下阕思人。回忆自已年轻时曾客居荆江一带,旧时朋友已相别太久,此处逆入,以旧友盼已反见出自己对故友的思念。由上阅描写秋色秋情一转为描写对旧朋故友的思念再转为对汴京友人的怀念。
绿茺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南渡后,不少文人把眼光投向社会现实,也亲身感知了国破家亡的痛苦,长于描写心绪的词也沾染了时代风尚,开始把一己之愁与黍离之悲结合起来。比如李清照,她南渡前的悲秋不过是儿女之情,如《一剪梅》写“红藕香断玉簟秋”,《醉花荫》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南渡后,李清照对秋色的感叹超越了自身的哀愁,将悲秋与悲国绾合在一起了。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体现了李清照南渡后孤苦无依、走投无路的处境和欲说还休、无法排解的国难家愁,凄凉之中有微微的愤懑。这七组叠字由动作到环境再到心情,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接下来笔势宕开,不写自己凄凉情绪的来源,而是借气候的乍暖还寒开脱。借酒浇秋,却是无法抵挡外界的风寒,还是不肯正视内心?大雁南下,触及了词人内心,她也是由北逃难到南方的,与大雁似乎有了共鸣,都有沦落天涯的悲伤。
她在《添字丑奴儿》中也提到过这样的心境:“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淋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对不得不离乡背井的伤痛感受是相当强烈的。
换头处由仰望变换视角,低头却见满地黄花,但没有雅兴赏玩。形单影只的一个人,面对越转越寒的天气,面对一地落花,更是觉得黑夜漫长,无法忍耐,更何况还有细雨,还有梧桐叶滴下的雨声,这一切远远不是一个愁字可以诉说的!这份愁远非丧夫离家的痛那么简单了,更是所有被迫南逃的北人心声,也是对无所作为的朝廷无声的控诉。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陆游《悲秋》中说:“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说出了南宋文学中悲秋题材的本质,在词坛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中翠袖,揾英雄泪。
建康即今天的南京。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时年辛弃疾35岁,任江东安抚使。上阕描写楚地清秋时节开阔之景色,衬出夕阳中独自感叹的词人之寂寞。眼前所见之群山,有的如碧玉之簪,有的如青螺发髻,却没有让人赏心悦目,反而感受到“愁”与“恨”。“落日楼头”到“无人会,登临意”一气而下,由景及人:夕阳西下,孤雁哀鸣,南下的词人不由升起离乡之情。看看身边的“吴钩”依然锋利,却无处可用,词人忍不住拍打栏杆,感叹知音难得!
上阕写清秋时节所引发的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愤懑在下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深。下阕连用典故,表达思乡的情结。《世说新语·识鉴》说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吴中莼羹鲈鱼脍,感叹:“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求田问舍”句是用《三国志·陈登传》中刘备与许汜谈论陈登的典故,刘备能透过表象看到陈登忧国之心而指责许汜只知求田问舍的想法。同时也表达自己岁月蹉跎的感叹。时光如水,一腔的报国之志也付之如水。
辛弃疾为时光如水感慨不已。但结果也只能是长叹一声,只能让侍女取手巾来擦泪而已!辛弃疾身上的历史使命感是异常强烈和执著的,颇有类于屈原“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精神。这种社会忧患意识交织着个体人生的苦闷的复杂情绪在这首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词人有时也会借着悲秋来抒发相思之情,比如吴文英:
《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的词以密丽见长。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说:“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犹古乐府之“山上复有山’,合成征人之‘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传情,妙语也。”四起句将“愁”字巧妙拆开,点出季节和主题来。秋日里,即使没有雨打芭蕉,芭蕉也会被风吹得飕飕作响,一派萧瑟了。下句转折,说人人都说秋天好,明月皎洁,这里似乎和愁没关联啊,笔势一挫,说“怕登楼”。自然引出下阕解释为什么怕登楼,原来是害怕不堪离情。时光又去了一年,期待的都成空了。燕子已经归去,而词人尚在异乡淹留。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说煞尾一句“言柳不能系姬之裙带而使之不行,乃偏系我之行舟而使之不能回甬,何颠倒如是!”唯其颠倒,方更见离情之苦,构思巧妙,也许是受到晏殊“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踏莎行》)的启发吧。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张缉的《疏帘淡月》(即《桂枝香》)“秋思”也是把秋夜与思念融为一体的佳作: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沉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张缉,字宗瑞,号东泽,生平不详,曾为姜夔作有《白石小传》,据朱湛卢为其词作的序可知他“得诗法于姜夔尧章”,我们看他今天流传下来的《东泽绮语债》二卷,确乎是姜夔一路词风。
这首词写了细雨秋声中的天涯羁旅恨,词牌仿贺铸的作法:放弃固有词牌,用词中语命名。此词上阕言即目所见之秋色及由此而生的相思之愁,“润逼衣篝”句化用了周邦彦《满庭芳》“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的词句,写出了人在天涯的凄凉。这份凄凉既是秋色之阑珊也是离乡之愁苦。彻夜不眠,吹笛而曲不成声,写信而笔下皆是怨,唯感觉夜寒,思乡之情悠悠升起。
下阕写自己天羁旅天涯,辜负故乡草堂、竹溪之美景,却到异乡来面对这西风吹落叶的萧瑟秋景,蹉跎几多岁月。“商歌”,以商调之音多凄厉,这里恰配萧瑟之秋声。煞尾以景宕开,明月多寄相思,词人在月光里倍觉冷清难以入睡。全词处处扣住秋色和思乡来写,但又不止于此,隐隐然有英雄失路之感。
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善于描摹秋色之凄清的词作在晚宋是比较多的,这和国运日衰的时代背景相一致。如南宋遗民蒋捷的《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爱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以赋笔写秋声,起句用黄花红叶勾勒出秋之景色,“凄凉一片秋声”是全词统领,接下去全是能代表秋日特色的声音:如豆一样大的雨声,中间又夹带风声;城门上传来的更鼓声,又有仿佛是谁的玉佩声,却原来是房檐下的风铃声。下阕则写天色已渐明时分的声音:军营号角声中月落下去,营马要憩息时拥挤的声音,四起的笳声。蒋捷由宋入元,隐居不仕,这满耳的元兵号角声在宋遗民耳里是极其凄恻的。在闪烁未灭的灯下,是捣衣的砧声。蛩鸣通宵,如同诉说愁苦的声音,天明了,愁尚未说尽。词人发出奇想,说让蟋蟀将诉说不完的悲愁转一半给天上的大雁,让大雁哀鸣。
全词句句紧扣“秋声”来表达愁苦之情,句句见出身为遗民内心的苦楚,这在悲秋的作品中是相当独特的。无论伤春还是悲秋,这些为时节变换而作的词有许多共同之处,都在感慨时节变迁,岁月蹉跎。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悲秋词多是词人自抒胸怀,叹人生失意、感家国事为主。
生活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对季节的变迁是敏感的,对各种自然现象也是恨关注的,惟其如此,才会在文学作品中不厌其烦地加以描写。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就会引发不一样的情感。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爱声谢大圣书童邀!
“大学纷飞”的句子,本人才疏学浅,确实还不会写,现在凑合一句,完成命题,以资开席:劳燕分飞,各奔东西!
哎吆喂 ,对不起!——老眼昏花,一不留神,“纷”字的丝,挂树杈上了,此锯不成湿(诗)了,歪好,歪好,分字也行,锯子也好,别字不算错字,嘿嘿!
若是“大雪纷飞”的情景,我以前还曾写过,自认为还过得去。现摘抄本人系列回忆性散文《西去流云东逝水》中的一个片段,供读者欣赏:
关中平原,冬日多雪。天上横笛,吹落琼花满地,一夜梨花开满树。飞雪翩翩入户,院树绽琼枝,村外琼花怒放,原野琼瑶无际……灵秀之神,爱美之心,洁白无瑕,冰清玉洁!
田园银装素裹,村庄粉妆玉砌,关中腹地别有一番风光。站在山坡看平原,一派银色世界,平展得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洁白晶莹的天雪,公平地拥抱着整个秦川,这样的雪景让人胸襟畅开,浮想联翩!
纷纷扬扬的琼花,似天宫玉女不语的微笑,绣成无边的白玉蟒袍,凌空舞袖,情寄人间,其景若梦。冰霜去污,飞雪藏拙,屋似玉楼,地似银海,雪光耀眼,鸟儿上上翻飞,欢闹中觅食。雪灭蝗螨,麦苗得雪滋润,生发丰收之梦。
大自然的手笔,以虚无见长韵!地面已铺上厚厚的白被,空中仍有雪花飘舞。落地的白雪,拥着越冬的麦苗和油菜、蒜苗,暖暖地睡眠,甜甜地做梦,做着来年丰收的美梦。
洁白无垠的世界里,大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不见大雁的踪迹,唯有乌鸦的回声,点响大地物语。乌鸦赤着双脚,在岑寂的原野行走,它们不惧寒冷的踪迹,留下雪中怡情……
苍天赐福,冬雪飘来丰象,抚平了大地的褶皱,温暖了庄稼汉的心绪。洁白如玉的冬雪,为年来渐去渐远的情结,为充斥着物欲与浮华的魂灵,带来宁静与沉淀的气息。
白雪清洁了忙碌了一年的土地,青霜寒村的镜像,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鹅毛黄的莎草贴在道边,延展在晨雾中,好像在做着来春之梦。
人怀高情逸致,不恋家中温暖,独闯琼瑶世界,在村外小道漫步,一行一步玉沙声。看洋洋洒洒,观万里无垠,心儿透彻,亮从中来……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高山密林,雾海云霞,方圆几百无污染。历史上“黄山毛峰”是历代皇家点名之贡茶!
黄山毛峰色泽鲜,
叶片均匀嫩芽儿。
冲泡味香似白兰,
绿色饮品润沁园。
答,秋高气爽,秋水沁凉,落花随意,叶染疏黄。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等!
谢邀
我的爱情不想做彼岸花,因为那是死之花。我们要牵手永远不分别!爱我的心上人,我心中的花!
图片来自网络。
月生月落走时光,岁月无情毁人老,水无声息净净流,花开花落谁问过?遍地芳草数岁月。不知谁家在育娃,满地儿女谈情多。谁知云儿南北过,不晓哪天风雨多。千年古树厉岁月,何人问过它成长?人生一晃到百年,你知何时驾鹤去?岁月无声在穿梭,只有时钟嘀嗒声。春来冬去四季过,何人问过苍天老?流水刻骨记年轮,那有关心地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