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古典文学最兴盛的就是唐朝,宋朝,元朝了,唐朝最有名的是诗,宋朝最有名的是词,而元朝最有名的就是曲了,在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不再那么禁锢,而且当时开创了科举制,所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读书人越来越多,自然学问也就越来越多,所以文人墨客大大的兴盛起来,对我们的古典文学有了很大的推动力,在那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处处都是文化的交流,而那时候的有名诗词,一直到现在都滋润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当我们在读那时候的诗句时,读的每一句,都能感受到当时古人的心绪,都能看到古人当时所能看到景色,都能体会到当时古人的思想抱负,其中,有一个作品我们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下了,那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可是流传千古啊,没有人不知道的,现在,这篇文章也是教科书的必背文章,由此当然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有多高了!
这篇文章在刚刚写出来的时候,其地位就非常的不一般,而写完这篇文章的王勃没有多久也就去世了,大家都说这是上天嫉妒有才华的人,所以才夺走了他的性命,想必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大家也没有少听老师对这篇文章的高度评价吧,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对里面有一些句子的理解,放到古时候,大家的理解是有错误的,毕竟,用今天的思维来理解当时古代的文章,有差错也很正常,但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鼓励大家一定要多交流,才能真正的走进古人的世界,体会到当时作者的真实感受。
大家应该知道的一点就是,当时的这篇文章,它原本的题目并不叫做滕王阁序,而是叫做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那么,当时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古人都有写诗会友的习惯,正巧当时王勃,他是在去探亲的路上,偶遇当时正要举办以诗会友的聚会,所以,他就在路上等了两天,准备去参加聚会,与大家交流一下,你想想,当时哪个文人墨客会错过以诗会友的聚会啊,都想听听别人的学问,那时候的学者都是非常好学的,所以,王勃听说这个聚会当然要去参加了。
在宴会的开始都有一个写序人,而一般写序的人都是定好的,是准备给那些准好出风头的,可是,本来计划好的出风头的事情,由于宴会多了王勃就变得不一样了,当宴会的组织者说谁要来写序啊?王勃立马起身提笔就写了一句,然后大家都沉默了,也不说话,好像在思考些什么,随后,王勃又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家不由得都开始感叹起来,因为没人能够改他的句子,当时就有高呼,这个人可真是个天才啊!自从这次宴会之后,这篇文章最有名的一句就开始广为流传了,没有哪一个文人不知道,而后,这也就变成了千古名句,但是,这句话,放在现代大家对它的理解也从来没有对过,甚至理解错了,错的还十分离谱。
我们都知道,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来自高中的语文课上,即:衰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共飞翔,秋色的湖水与苍茫的天空融为一色,各自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秋景图卷,多么美的一幅画啊!但是,如果你听听我对他这句诗的看法,那么,你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当时写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对偶,就和大家所看到的对联一样,但是我们去细细品味这首诗,落霞是说晚霞,而孤鹜是指天上独自飞翔的野鸟,那么这样对真的可以吗?一般大家都觉得,要同一性质的东西才能放在一起,
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其实大家的理解没有错,是对的,但是放到当时,那就理解错了,这里的落霞指的并不是天上的云彩,而是天上飞着飞着人们感觉时刻会掉下下来的小飞蛾,落和孤其实是相对的,都是指落单的小飞蛾和孤独的野鸟在一起飞翔,而且当时是即将夜幕的时候,所以,这样的景色是随处可见的,所以当时的王勃也正是观察到了这一景色,所以就马上写下来了,但是经过后人的分析,却演变成落霞就是指天上的晚霞,其实这个理解是非常不对的,而且,在当时那个宴会上,一切的写作都来源于当时所看到的场景,所以,在想象这一块上自然是要少很多,所以在理解古人文章的时候,我们要走进当时古人作诗的场景,才能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古人的文章句子!
谢邀!出句不全,我想你想问的是“欲仁斯仁”吧?此句语出先贤孔夫子的《论语·述而》篇,全文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日弟子向孔子问:老师你常言仁,仁在那里?怎么才能得到仁?子曰:仁其实离我们不远,只要我想仁,仁就到了。此话的意思就是仁是一种意识形态,你想行仁就是仁,你想行恶那就变恶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