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曾几《三衢道中》原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于三衢山道中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这首诗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
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
《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背景:
曾几(1084——1166)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意思:
(1) 梅子黄透的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荫成,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2)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3) 黄梅时节本是雨季,却天天放晴,这时春水初添,新绿润涨,诗人泛舟小溪之后游兴未阑,又改为在山间步行.山里绿阴如画,丝毫不逊于来时溪行的景色,又听到黄鹂的叫声,就更加饶有趣味.
(4)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小小的读后感:
曾几,北宋时期的诗人.他曾被叫做奇童.当过将侍郎,校书郎,淮南东路茶盐公事,福建路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江西和浙西的提刑.后来因为得罪了秦桧被贬为老百姓.之后曾几旅居于上饶茶山寺,自号茶山居士.据说他在诗歌创作上推崇杜甫和黄庭坚,还曾向吕本中求教.曾几的作品风格是清新淡雅,留于世上的有《茶山集》.
从这首诗来看,确实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而且文字朴实易懂.像“四五声”,“不减”这些字眼,很平实但在这里被诗人合理铺排化平淡为优雅.前面一句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在我脑子里认为是难得的,这也会使人产生一种意外而喜悦的心情吧,后面的“小溪泛尽却山行”也是山间奇妙的景致,形容这种景色类似的还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相比之下,曾几的诗句明显淡了许多,这是他作品的特点,虽平却雅,立意在新不在艳.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应该是让人心情愉悦的,再加上晴朗的天气,这都是一派山野之乐,居于此间虽难免清苦,却也是个隐居修心的好地方.
山中跋涉,常常会使人疲劳,但在这中间观赏一下绿树莺鸟,寻访一下幽泉,就算独自行来,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反而是不虚此行了.
读到这里,想到这里,我想钱钟书老先生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他老先生说曾几是做了杨万里的先声了,就是说杨万里的风格和曾几的很接近,而立意上曾几比他更新更清淡雅致.我还想读过杨万里的《伤春》和《初夏睡起》后,有心人看了就会一样同意钱先生的观点.曾几其实真的是一个寻求自然美,却摈弃浓词艳调的诗人.
三衢道中 曾几
在通常情况下,梅子成熟的时候大多是阴雨连绵的,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十分不便,特别是去拜访老朋友,本来约定好了,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只能是望雨兴叹,因此朋友便有诗为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面对朋友的诗作,我只能做抱歉的一笑.
而今年却不同往年,当属上挂满金黄的梅子时,却是日日晴天,我们的心情也随着天气明朗起来,心中是说不出的快活、凉爽,便想与朋友在一起下棋种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我乘船上路了,小溪中的水欢快地流着,沿途是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梅子成熟的芬芳,我的小船顺风顺水,不一会儿就到了小溪的尽头,我停船考岸,改走山路.
山路尽管曲曲折折,但仍然有中清幽的美丽,路旁高大的树木,把浓浓的绿荫投在路下,虽然是盛夏季节,但我仍然感到空气沁透心脾,更美妙的是,一路走来,黄鹂婉转悠扬的歌声不绝于耳,使我的行程倍感舒服、美好,绿树成荫,鸣鸟做伴,青山翠色欲流,稻子如一片金色的波浪在风中起伏,我边走边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朋友的家中.
我想今天,我应该与朋友过把棋瘾了,下棋会使我们的日子不亦乐乎,一醉方休的.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三衢道中》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zhidao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三衢道中
作者:曾几 (宋)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内,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容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南宋诗人曾几《三衢道中》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原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三衢道中》这首诗是曾几游赏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作品再现了诗人游赏三衢山时的愉悦情景,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的热爱,自然,优美,清新,明快。
“梅子黄时日日晴”,诗人开篇首先交代了出行的时间,“梅子黄时”,即阴历四至五月。在江南,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另外,在当今中国气象学和地理学中也有“梅雨”这一名词。
就在这多雨的季节,却有难得的“日日晴”,这“日日晴”从字面上看是写天气晴明,而仔细品味,却是在写诗人的愉悦心情。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骤然兴起,于是与朋友相约结伴出去游山玩水。
“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一句写的是出行游赏的路线。
在这里,诗人首先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出行时的路线“小溪”,出行的交通工具:船,出行游赏的终极景点:小溪的尽头,应该是山林的至深处。诗人借助于水路“泛尽”了小舟,到了小溪的尽头,仍然游兴未尽,于是又舍舟登岸,改成山路步行往回返,可见诗人游兴情趣之盎然,可谓溪尽兴未尽,“日晴”心更晴。
“绿阴不减来时路”,这一句紧承上句之“山行”写归路之“绿阴”,诗人在这里用“来时路”巧妙地将笔墨悄然过渡到描写归程上来。眼前这美丽如画的“绿阴”比来时的小溪两岸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浓郁,写得凉爽,写得宁静,写出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内心感受。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一句将意境描写推到极致,将诗人舒畅愉悦之情怀推至顶峰,使作品之主题更臻完善。在山路的绿树浓荫中,婉转着黄莺那悠扬悦耳的歌声,为三衢山路宜人的景致增添了无穷的意趣与生机,同时也更好地流露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愉悦情怀。
“添得”二字用得巧妙,通过形象的描写暗示了虽是游赏归途,然而仍然兴致浓郁。
三衢山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浙江衢州常山县城北约10公里的宋畈乡及辉埠镇,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面积为11.8平方公里。景区为灰岩岩溶地貌,与云南石林的壮年期岩溶地貌不同的是,三衢山岩溶属幼年期,主要由峰丛构成,微地貌为石芽和溶沟。三衢山同时又是奥陶纪晚期(4.4亿年前)的一个巨大的古生物礁,是研究华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地区。三衢山因生物礁和优美岩溶地貌的结合而珍贵。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国庆长假,我们全家去三衢石林游玩
这里的风景真美啊!果树上结满许多不知名的野果,把果树都压弯了腰。山涧里流着晶莹的泉水,像一串串无暇的珍珠,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怪石了。有的石头很光滑,就像一个滑滑梯;有的一簇簇的,尖尖的,从地里冒出来似的,就像雨后的春笋;有的一高一低,连绵不断,像一座座山峦;还有的就像一个个眺望台``````
我们穿过一条弯弯曲曲石子铺成的林荫小道,就来到了远近闻名的“仙人洞”。听导游介绍,战争时期,这里是老百姓避难的场所。在4亿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洞里留下了很多海水冲刷的痕迹,还留下许多贝壳和海螺的化石。洞顶倒挂着许多钟乳石,有的像一幅幅美丽的窗帘,有的像静座的观音,有的像奔跑的兔子,还有的像恐龙长长的尾巴``````。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最后我还和游玩中认识的小朋友一起在迷宫中玩起了捉谜藏,在树藤做的秋千上荡秋千,唱歌,开心极了。
此次出游,虽然玩得很累,但能欣赏到这么多的美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