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带有比喻的句子

时间:2023-12-27 11:57:44来源:<未知推荐访问:好词好句

一、《西游记》中比喻的类型1、明喻 本体、喻体、喻词同时出现,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这种比喻称明喻。

西游记中带有比喻的句子

全书的明喻使用了一系列贴切的喻词,且极富于变化。象“如、若、似、似……一般、如……一般、象、如同、好似、如……相似、犹如、与……相似、……一般、当……一般”,例如:(1)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第三回 19页)。

(2)(牛王)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第六十一回 453页)。(3)慌得那八戒战战兢兢,伏之于地,把嘴拱开土,埋在地下,却如钉了钉一般(第六十七回 496页)。

(4)拘得个土地老儿在庙里似推磨的一般乱转(第七十二回 533页)。(5)忽失声泪如泉涌(第七十七回 575页)。

这几例分别用“如、若、似、如……一般、似……一般”等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是典型的明喻。明喻一般是以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事物作为喻体,使本体显得更加真切分明,如“泰山、峻岭、闪电、剑戟、铁塔、推磨的”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用这些作比喻,更简洁明了,也更通俗易懂。

2、暗喻 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是相关的关系,用“是、变成、为、作、就是”等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例如:(1)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神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是昆仑顶上擎天之柱(第六回 40页)。

(2)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第三十六回 263页)。(3)那怪物肚皮贴地,翘起头来,就是一只赣保船(第六十七回 498页)。

以上几例,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虽然它不点明是比喻关系,然而比喻的关系却隐在其中,通过“是、为、作”等喻词来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比明喻更加突出了两者相似的地方。3、饰喻 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例如:(1)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第三回 17页)。(2)可怜!我的铜斗儿江山,铁围的社稷,谁知被他阴占了!(第三十九回289页)。

(3)那唐僧一行四僧,上了羊肠大路,一心里专拜灵山(第四十回 294页)。(4)二大王身高三丈,卧蚕眉,丹凤眼,美人声,匾担牙,鼻似蛟龙(第七十四回 553页)。

例二中用铜斗儿修饰江山,用“铁围的”修饰社稷,例三中用“羊肠”修饰大路,例四中用“卧蚕”修饰眉毛,“丹凤”修饰眼睛,“扁担”修饰牙齿,可以使本体更加形象生动,更富形象色彩。4、借喻 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不出现,这种手法称为借喻,也叫借比。

例如:(1)那人绰彩袖,春笋纤长,擎玉盏(第二十三回 167页)。(2)你拿了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第二十七回 201页)。

(3)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第五十六回 417页)。这三个例子都是只出现喻体,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喻词,这种比喻以喻体代替本体,有突出本体的某种特性的作用。

用春笋比喻女子的纤纤细指,更突出了女子的手修长,秀色可餐。将哭丧棒比喻孙悟空的金箍棒,表明了金箍棒的威力之大,再加上孙悟空性急难管教,难怪唐僧会不喜欢。

用豆腐来代替脑浆,形象地揭示了被打死的山贼的惨状。5、强喻 也叫较喻,是程度不等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

例如:(1)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第五十回 371页)。(2)那厮忍疼挣命,往前一撺,比使风更快(第六十七回 498页)。

(3)我日间与那太子夸口,说我的手段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第三十八回 280页)。(4)苍蝇不过豆粒大小(第三十四回248页)。

例一中孙悟空自负自己画的圈可以阻挡妖魔鬼怪的进入,比那铜墙铁壁要强的多,妖魔难以入侵,这也正突出了孙悟空的法力高强。例二中妖怪受疼逃窜,强调比使风更快。

例三中孙悟空夸口自己的手段高深莫测,胜过山高海深。例一和例三也揭示了孙悟空自负和自命不凡的一面。

6、博喻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连续说明本体。例如:(1)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第七回 43页)。

(2)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第二十三回 168页)。(3)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第二十五回 187页)。

(4)你看他六只手,使着三根棒一路打将去,好便似虎入羊群,鹰来鸡栅(第三十一回 230页)。(5)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第四十四回 332页)。

(6)果有一个石匣,却像人家槽房里的猪槽,又似人间的一口石棺材之样(第四十九回 363页)。(7)你看他如风吹败叶,似雨打荷花,将他两个赶出水面(第四十九回 366页)。

(8)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麟(第五十七回 423页)。(9)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里烧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第五十九回 436页)。

(10)只听得呼呼吸吸之声,犹如蚕食叶,却似海生潮(死七十二回 534页)。(11)大王却在半空中伸下拿云手去捉唐僧,就如探囊取物,就如鱼水盆内捻苍蝇(第八十五。

2. 请给我多一些西游记中较有深度的名言名句

1.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没有不能达成的事,只要有决心去做,必能完成.西游记˙第二回:「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亦作「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 赊三不敌见二:比喻空许的好处比不上现有的.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不去!不去!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3. 一客不犯二主:一件事由一个人承当到底,不麻烦第二个人.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亦作「一客不烦二主」.4.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比喻人也有走好运的时候,不会永远屈居下位.西游记˙第七回:「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5. 马流:猴子.西游记˙第十五回:「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6.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向人借东西或借钱,能守信用按期归还,以后再借就容易了.西游记˙第十六回:「『我正愁你不还我的宝贝,无处寻讨,且喜就送来也.』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7. 君子不念旧恶:不计较过去的过错.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著我来迎你哩!」8. 虎毒不吃儿:老虎虽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子.比喻人不论如何狠毒,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著我巧语花言,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亦作「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儿」.9. 龙游浅水遭虾戏:比喻能人处於困境,难以发展,反受庸人的欺凌.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10. 虎落平原被犬欺:比喻英雄在失势时,容易遭到小人的欺侮.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11. 当家才知柴米价:主持其事的人,才知道事情的难.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12. 上门的买卖好做:别人找上门来的容易应付.比喻以逸待劳,容易成功.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常言道:『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的捉他.」13. 请将不如激将:请人做事,正面的请求不如反面的激发来得有效.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14.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只要做了你一天的老师,就得终身视之为父辈.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万望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15.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不经过一番艰苦磨练,便成不了大器.西游记˙第三十二回:「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16.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抬高对方,助长对方的声势,而低估自己的力量,贬低自己.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大王,怎麽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你夸谁哩?」17.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他人一命,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比喻救人活命,功德无量.西游记˙第三十三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驮他驮儿便罢了,且讲甚麽『北斗经』、『南斗经』!」18.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比喻纵使是亲人,三年不见,也会变得生疏、陌生.西游记˙第四十回:「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它那里与你认甚麽亲耶?19.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本人的情面,也看第三者的情面.指总要给点面子.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菩萨你却也多疑.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千万就我师父一难吧!」20.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即使强大有力者也无法压制地方上蛮横凶恶的人.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或作「强龙难敌地头蛇」.21. 鸡儿不吃无工之食:比喻人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优待或赠与.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麽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22.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澈底、完整.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嶮峻,我挑著重担,著实难走,须要寻个去处,好眠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方好捱担.」23. 得胜的猫儿欢似虎:形容因胜利而得意忘形.西游记˙第六十一回:「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著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24. 好死不如恶活:只要活著,即使要忍受屈辱折磨,总比死了还好.西游记˙第六十三回:「好死不如恶活.但留我命,凭你教做什麽.」25. 放了屁儿却使手掩:饰非的意思.西游记˙第七十二回:「上门的买卖倒不好做!放了屁儿,却使手掩.你往那里去!」26.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比喻各有彼此沟通了解的方法.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原来那妖精幔天结网,掳住这七般虫蛭,却要吃他.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当时这些虫哀告饶命,愿拜为母,遂此春采百花供怪物,夏寻诸卉孝妖精.」27. 曾著卖糖君子哄,如今不信口甜人:比喻曾经。

3. 西游记的好句1~100回句个句子10~20个字像比喻什么的句子

●第一回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

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4. 西游记中的十个修辞手法句有什么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那四大天王收兵罢战,众各报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狮象的,有拿住狼虫狐骆的,更不曾捉着一个猴精。(排比)

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对偶)

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昭惠二郎神,齐天孙大圣,这个心高欺敌美猴王,那个面生压伏真梁栋。(对比)

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李天王闻言,又把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出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反复)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谊!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反问)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如: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抛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明喻)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惠岸行者整整衣裙,,执一条铁棍,架云离阙,径至山前。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夸张)

扩展资料: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书中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

作者细腻而深刻地塑造了四个极其经典的形象:慈悲、宽厚但软弱、迂腐的师父唐僧;富有反叛精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自私狡猾、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

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同一条取经路,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妖魔鬼怪、险恶绝境,他们既有矛盾,又有合作与情谊。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丰富的知识与惊人的想象力、非同一般的幽默感和妙笔生花的高超写作技巧,相信会令每位朋友都获益匪浅,从中取得人生路途中的“真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