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句子 > 好词好句 > 达摩优美句子

达摩优美句子

时间:2023-12-15 12:22:40来源:<佚名推荐访问:好词好句

1.坐雪释迦尊,面壁达摩悟。观此因缘行果成,兜率天堂住。----《卜算子 妙觉寺僧索》 元 王哲

达摩优美句子

2.梁武憨痴达摩呆,个中消息岂容猜。----《完溪沙》宋 史浩

3.达摩无心惟稳坐,倪宽已老更耽书。----《暖轿》宋 孔武仲

4.达摩一字无法,惠子五车著书。----《扇子诗》宋 李石

5.梵志翻著袜,摩耶生悉达。----《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崇岳

6.天上无弥勒,人间无释迦。烧香礼拜谁,唵摩尼达哩吽吒。----《偈颂七十六首》宋 释师范

7.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皆云似达摩,只履还天竺。----《书黁公诗后(并叙)》宋 苏轼

8.达摩从西来,不受梁武衬。----《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宋 黄庭坚

9.摩拊惸嫠达下情,领州作县总书生。----《次韵徐赞府蜚英八首》宋 方回

10.舌笑张仪在,心凭达摩安。清和天气好,应免夹衣寒。----《清知》宋 宋伯仁

11.达摩西来长子孙,不徒无诤且无言。----《赠无诤和尚四首》宋 王迈

12.自闻达摩西来意,五叶敷荣祗一花。从此祖风传不泯,灵芝到处有奇华。----《一华亭》宋 朱敏功

13.心源一了千佛空,底用区区祖衣钵。达摩大鉴无两身,震旦天竺非异国。----《赠江西瑞上人至南海袖诗相过》宋 曾丰

14.山僧迎门笔相揖,为语祖师存德迹。屈指于今八百年,已在西来达摩前。----《题灵岩》宋 鲜于侁

15.明月堂前枯梅华,太阳门下雪交加。宝楼阁裹多怪败,达哩摩尼吽吒。----《颂十玄谈·还源》宋 释印肃

2. 关于达摩的诗句

赠蜀僧闾丘师兄(杜甫)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

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

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

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凤藏丹霄暮,龙去白水浑。

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璠。

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

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穷愁一挥泪,相遇即诸昆。我住锦官城,兄居祇树园。

地近慰旅愁,往来当丘樊。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

漂然薄游倦,始与道侣敦。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

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漠漠世界黑,驱车争夺繁。

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寄题江外草堂(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

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

虽有会心侣,数能同钓船。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蛟龙无定窟,黄鹄摩苍天。古来达士志,宁受外物牵。

顾惟鲁钝姿,岂识悔吝先。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

事迹无固必,幽贞愧双全。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

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

3. “东度达摩”的诗句有哪些

1. 长啸生风白浪起,高桅千尺如折棰。——宋代 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起风了,白浪翻滚。

2. 佛狸百万不敢渡,师跣双髐踏一苇。——宋代 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没有人敢渡江,师傅双脚踩着一片芦苇。

3. 视鲁叟桴差简捷,比博望槎尤俶诡。——宋代 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4. 岂小儿女狡狯然,亦大神通游戏尔。——宋代 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5. 渡江一苇浪花飞,九载跏趺坐翠微。——自创

释义:渡江的时候浪花飞溅,菩萨坐着翠微。

6. 面壁已知僧入定,巢肩亦是鸟忘机。——自创

释义:面壁知道僧人来了,巢肩也是鸟忘了机。

7. 无生色相俱成幻,有漏人天总悟非。——自创

释义:没有色相,有人总想看透天机。

8. 何事宋云葱岭见,少林风雨怅西归。——自创

释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9. 老胡西来纷文字,遍东西旦撒种子。——宋代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

10. 塔藏共礼熊耳骨,壁观谁得少林髓。——宋代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

11. 吾闻至人未尝死,岁晚翩翩携只履。——宋代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12. 学人其如初祖何,应身已度葱岭矣。——宋代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4. 达摩悟禅诗句

1、亦复如是者、是标明、受想行识、与前色字、合为五字、一体也、五字者、五蕴也、五字、五则者、亦名五阴。亦复如是者、五蕴、五则、亦如是也、如是者、五蕴、五则、非一非二也。非一者、色、受、想、行、识、五则、五义也。非二者、其五蕴、五则、即是一体也、一体者、喻人身、与两手、两足、合为一体也、所谓一体者、非一非二也。我等参者、理当、一体皆空也、方为、五蕴皆空也。集句。亦复如是者、如是修、如是行、如是悟、如是证、如是本末一体、即无有不清净、之处。清净者、空五蕴也、能空五蕴时、其他诸行、不空亦空尽矣。——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2、受是接受(二)想是妄想(三)行是行为(四)识是识别(五)与前色字、合并为伍、其名为、五蕴、其号为五阴。五阴者1、色者、倘见诸色时、心无迷惑、在无迷惑中、无贪、无爱、无取、无舍、是名色空2、受者、若遇诸受时、非义勿受、弗以道性者、勿受、受无爱相、是名受空3、想者、真心无相、亦无想执、更无推测、本无希望、即无我相、是名想空4、行者、若一举一动、一勤一止、以及、知觉、无污其心、无动其意、其心若水、其意如山、其名为识空。集句。受相行识、与色为伍、即名为五蕴、倘无、人我是非、即名、为空、倘时时如是、即名到彼岸。倘空五蕴、即得其纲、所谓纲举目张。纲举者、真心明也、目张者、本性见也、明心见性之人、弗得其果、弗证其道者、弗可能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3、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万象、其万象者、皆是真空之中、而显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无四相、能空五蕴、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嗜、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识之所别者、见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见、不闻、不嗜、不尝、不触、不感、不别者。而是、无染、无住、无能动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证得三果之人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4、空者、是真空也、真空者、有灵有觉也。而不是玩空者、玩空者、空无灵觉也、真空能含一切、一切不碍真空。所谓真空、能含妙有、妙有能显、真空、之德、之用、之灵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5、色者、多种颜色也、色者、多者、多种、多类、之别也。色者、是某心内、分别、诸众生相中、多类之别也、色者、凡是、有形有相、有动、有止者、其性皆不离、其色也。以及妄念、与欲性、亦复如是、总名为色也、甚至举心动念、行住坐卧、生活之中、皆有色性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