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三月,早春季节,我们去桂林游玩,途经云浮市境内,一路泥泞坎坷,一路坑坑洼洼,山路的颠簸也抑制不住我内心的激动——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这就要去看那甲天下的山山水水了。
车行驶在丛林曲径之中,通幽,但不知出处。车前行,林影退,春生的嫩芽探出头来,带着娇嫩羞涩的神情。不同以往的春光射下,生灵万物都是湿润的,使叹息的春风变得寒蜇起来,寒蜇的风引领万物。鸟的悲鸣慢慢刺耳起来,是发觉春风的困倦?是惊起芳春的销歇?冷落、哭笑,悲慛的花影在内心凋零,树叶“枯蝶”惊飞在林间的深处。山林边的野炊房宇随之消失,沉落的露珠也匆匆逝去,不见踪迹。
车印在泥泞的小径,清晰可见。零星落叶,被前进的车轮辗转在泥土之中。雾气弥漫的道路,渐渐显示出了袅袅烟火的光影,没有簇新的行迹,只有满怀的激情和缕缕清风的迎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浪。这里是原始的树林,原始的春光春色,原始的风韵风俗,还有原始的质朴纯真的村民。一切都是生命的喜悦,一切都是纯真风俗的关怀。
远离喧闹的都市,生命的尘埃被这自然美景拂去。
二
路途的疲劳想以一个热水澡来终结,我们被带到指定的村落。此时,天空飘起了霏霏细雨,扯不断的身躯像烟似地被寒风抽着扭着。一个四十岁上下的村民,正在雨中翘首期盼,迎接我们的到来。
迈步进屋,我喜悦的心情一下子消失殆尽。室内空洞,家徒四壁;房梁被滴下的雨水浸泡,腐蚀糜烂,偶有渣屑,渗落在罐盆中;没有电灯,只有三支蜡烛支撑起微弱的灯光。坐在南首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斜倚在太师椅上,拿着一杆一头已被熏黑的烟枪。桌上摆着一碟干净的瓷盘,旁边,一位男孩用龟裂的双手捧着褶皱的书本,神情专注,如痴如醉。他面色蜡黄,营养不良难以掩盖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他瘦削的脸上不时露出毫无征兆的微笑,或许,他已全然融入了书本字里行间。
饭后,男孩带我来到后院的池塘,一张用土块堆成的书桌钻入我的心扉。上面印着重叠的字影,以及可以清楚看见用枝桠写的几个不规则的书名,《野草》,《狂人日记》,《故乡》。我看见他又一次笑了,那是质朴稚嫩的笑。牛毛细雨逐渐成了暴风雨,我们蹲守在屋内注视着土桌,那些字没有被雨水抹去,而是深深刻在了那儿。池塘中几株荷花被吹折,在旁的荷叶抵住了雨珠的抽打,保护了幸存的荷蕾。
植物每每熬过冬天才知道春的缤纷,即使有光明的帮助,但世界角隅,必生还有照不到的黑暗。我想起了男孩的父亲,还有男孩的爷爷,他们不分明就是这池中的荷叶吗?用一生守护着这个男孩——这个含苞待放的荷蕾。
三
第二天,我有幸参观了小男孩的学校。它坐落在山边悬崖峭壁处,白石为墙,青石为板。不大的校园里,却有着相当规模的图书馆。在那里,我见到了熟悉的身影。是他,那个小男孩,他正在花花绿绿的书籍中寻觅精神食粮,踮着脚尖,从书架下挤过,蹲在角隅,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上课钟声悠悠地敲响,震彻山谷,远离尘世,是那么陌生而又熟悉。教室也盈溢起朗朗读书声。钟声读书声,声声交融相和,演奏着欢快的乐章。穷乡僻壤,物质匮乏,但同学们并未放下手中的书本,或许他们的家庭都像小男孩一样拮据,但他们的梦想没有暂停,求知的渴望没有泯灭。坐在石板上,白纸黑字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当我们离开这片乡村时,我不再奢望传说中的桂林山水。记忆深处,有那么一处风景,抹之不去。深山老林,原汁原味的大自然是美的;贫瘠乡村,纯朴的民风是美的;简陋环境,不忘读书更是美的。以深山老林为背景,以贫瘠乡村为底色,以简陋环境里孩子们朗朗读书声为灵魂,勾勒出一幅画卷,这才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东方小学六年级 张哲